|
圖片取自網路 |
todo
- 建立我的「暫停」機制,建立超越當下「我的」情緒反應。
- 論及人與人的關係,小事就是大事。(細心、有恆、慈愛的去做許多小事,絕對是一件大事。)
- 先「道歉」、先原諒。能徹底清除自我原有的想法,使自己的天賦重新開機運作。
- 同理心,多傾聽,少批評。使用問句:「何不幫助我了解你的想法。」「讓我先聽聽你想說什麼。」、「我知道你心裡有事,可是我不知道是什麼?」
- 如果我說得不對(如果我說了評斷你的話),請指正我,我覺得…
- 別人盡力而為時,能否符合你的標準並不重要,此時應該對他們表示讚賞與感激,不要給予負面的回饋。你並不會因此犧牲自己的真誠。
- 「從一到十,你的感受有幾分?」例如,面對挑戰時,可推派一員出面。
- 「這對你的重要度如何?幾分?」例如,旅行時迷路,是否一定要找到計畫吃的餐廳?
summary
- 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基本的(社會)組織
- 每一篇最後都有「起步的建議」,再以對象分為「成年人、青年年篇」與「兒童篇」,各包含一個以上的解決方案範例,值得參考。
- 家庭關係就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之一。
content
作者序 家庭你最重要的事業人們若只在生活的其他層面努力而忽略家庭,社會將面臨嚴重危機。這麼做,跟在將沉沒的鐵達尼號上拚命修理甲板上的躺椅沒有兩樣。(*重要的事,卻視而不見)
在乎、希望受人歡迎、愛和別人比較、野心勃勃、希望受到肯定、想功成名就等。當我們責任日增、性格更為後,這些目標都會消褪。
偏離軌道關於家庭。你仍然很有希望朝目標行進。關鍵在於:找到目的地、擬定飛行計畫、並且帶個羅盤。(*作者以飛機航行行目的地,過程會偏離航道,但機組人員、地面人員、航空器本身,都是我們不斷回到航道的資源,就看你怎麼運用。)
成功家庭的三大要素。我們主張在家庭裡創造一個共享的願景。目的地若明確,你們就能一次次返回航道。
(*其實書中不論提到幾個要點、幾個祕訣也不必太在意,每個人的方法都不同,每個人又是獨特獨立的,學習七個習慣的架構更務實,法門再自行變動,量身設計。)
哲學家懷海德說過:「靈活運用自己充分了解的原則,這樣的習慣就是擁有終極的智慧。」你不必試上百種新方法,只要一個基本原則的架,就能讓你在各種情況下加以運用。
家庭文化。指的是家庭的精神-家庭的感覺、反應、細微的變化和氣氛。它是家庭的個性-家人關係的深度、品質和成熟度:它是家庭成員建立感情的方式和對彼此的感覺;它源於集體關為模式的精神和感受,是家人互動的特徵。這些東西來自家庭成員內心深處共享的信念和價值觀。
尊重每個人的理解層次,不要強迫對方接受這些看法。記住,和家人一起努力時,「慢」就是「快」; 「快」就是「慢」。
習慣一 主動積極對於你的影響範圍,表現出主動態度,付出行動。愛是動詞。
回應的主動權
再一次強調「對於回應我們擁有選擇如何回應的主動權」,除了以當下情緒回應之外,我們擁有暫緩回應、根源於原則與價值觀回應的能力。
而關於此原則與價值觀,善用人類特有的四項稟賦:自覺、良知、想像力和自主意志,其存在於我們的遭遇和回應之間。隨時混合運用。
另一項天賦,則是幽默感,真正的幽默感不是輕浮草率,而是輕鬆愉快。
遭遇挫折的當下,暫停一下,反省自己想做什麼回應,比較它和心目中的願景有何不同。
愛是動詞。而萊塢式的影片使我們相信,愛是一種感覺。
影響範圍與關切範圍。花力氣在關切範圍,讓我們容易負面思考,而仍然欠缺解決方案。花時間在影響範圍,持續經營,並有助我們擴大影響範圍。
關心範圍 VS 影響範圍
真不敢相信這些孩子竟然做出這種事→我能教孩子明白行為的後果
我太太一點也不體貼!→我能建立良性的夫妻互動
為什麼我父親要酗酒?→我可以更了解父親和他的酗酒問題,並且影響家人,讓他們不致重蹈轍。
要辨別你是著眼於影響範圍還是關切範圍,最好的方法就是聽聽自己在說些什麼。如果你措辭帶有歸咎、譴責的意味,就表示你把意力放在關切範圍。
總之,時間優先花在影響範圍。
思考與採取行為之前的「暫停」機制。特別值得與家人、另一半建立此機制,避免情緒化,暫停「誰對誰錯」,回到原則「彼此的利益」上。
伴侶間常間的循環:一方老在論斷、說教、譴責、批評。另一方則表現出防衛性,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求助於我的通常是論斷的一方,他們希望我能「塑造」他們的配偶,或是肯定他們的說詞。我常建議他們不要企圖改變配偶,要轉而改變自己。當然,家暴除外。
習慣二 以始為終
是決定,建立心態,而且是全家人一起建立心態(建議做家庭使命宣言),成功來自於內心的改變。
家庭使命宣言
建立家庭關係一定程度後,為了共同願景,作者建議創造「家庭使命宣言」。重點在全員參與,各自表達,集合眾志,找到共同的生活原則。
使命宣言讓我們把四項稟項化為「羅盤」,藉以依循正軌,知道自己想實踐哪些原則。
創造出「我們」的感受。
創造出「我們的」做法。
如何創造家庭使命宣言探索家庭目標:正式討論、或隨興聊天,營造適當氣氛。過程與結果一樣重要,最後的成果一定要包含每個人的意見。(即便是兒童的)
光是建立使命宣言的過程,就會使家庭更加健康,因八個家人分享感受,提供暢欲言的安全空間;這空間之所以安全,是因為大家應的重點不是「人」,而是「問題」。
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每周討論個十分鐘,連續進行數周,遠比漫長的探討有效。大一點的孩子喜歡參與討論,但你仍須讓討論顯得有趣。切記讓每個人感到自在,放心的參與討論。
每個婚姻案例的問題都源自於彼此的期望互相衝突,或是解決問題的策略彼此抵觸。當夫妻陷入共謀,甚至互相依賴的狀態,兩人都「需要」對方的弱點,好證明自已的認知無誤,讓自己的作為看起來合情合理;當解決問題的模式互相衝突,問題與歧見就會愈滾愈大。
你可能要面對各種積極與消極的看法,不要妄加論斷,不要試圖解決爭端,只要協助家人做好準備自我反省。
起步的建議 兒童篇
問孩子:如果我們明天要去旅滿你會帶哪些東西?先別告訴他們目的地。當孩子列出清單後,問他們:要是你事先知道目的地,你想帶的東西是不是就不一樣了?(*羅盤)
問孩子,他們認為自己能為這個世界提供什麼貢獻?
只要你的作為是出於原則和無條件的愛,孩子就會慢慢接受你。
習慣三 要事第一
把家庭真正放在第一位,而非任何形式上的敷衍
家庭中的角色永無結束之時,你無可取代。而職場上的專業家色是暫時的,你從工作崗位上退下後,自然有人取代你。
工作提供許多的報酬(如:升遷)使我們覺得自己很有值價,此成就感與合理化的藉口相結合,令人忽略家庭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值得信任」與「誠實正直」乃是一切持久感情的基礎。自然體系(以原則為基礎)和社會體系(以行為和價值觀為基礎)亦有差別。
在家中建立架構
一如企業面對結構性的挑戰,唯一能成功的做法就是「建立新架構」。在家庭中,例如,創造家庭使命宣言、家庭時間(每周一次,但也無需刻意)、一對一的談心時間(隨機切入)。
一對一的談心時間。讓彼此擁有彼此,把自己的看法放在一邊,專心聆聽,只能傾聽,不能批評。就伴侶而言,這段時間不是約會,也讓我們再次肯定彼此為何結合、為何相愛、為何選擇對方。與其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到頭來卻不明白自己失去了什麼。
習慣四 雙贏思維
習慣四到習慣六可看成「根源」、「道路」與「最後的果實」
習慣四雙贏維,它是根源,是尋求彼此利益的基本思維,是一種培養出來的出來的態度
習慣五知彼解己,它是道路,引領我們邁向互賴與互動
習慣六統合綜效,它是最後的果實。
沒有人喜歡輸:損人利己與損己利人
損己利人:如,一輩子自認奉獻家人,卻被嫌了一輩子的媽媽,當中的期望與結果的落差。
不論是損人利己或損己利人,夫妻雙方將只關心「誰」是對的,而不是關心「什麼」才是對的。
從我到我們。結婚或教養子女最困難的一點在於:它徹底改變你的生活方式-你再也不能安排自己的行程、進行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你必須犧牲,滿足他人的需求。建立我們的心態,家才會像個家。伴侶之間必需由獨立發展到互賴關係。
如何培養雙贏精神
把原則與嗜好分清楚,只在極為重要的原則上堅持己見。
雙贏策略的五項要素-渴望的結果、方向、資源、後果
此項說明,即充份授權的精神。如,小兒子自願照顧家中的草地,父子間的互動,兩人訂定協議。
習慣五 知彼解己
我們可以藉由了解差異,來調整自己的期望
誤解是家庭痛苦的核心
知彼-就像心理也一樣需要呼吸空氣人們渴望心理的空氣時,並不在乎你說什麼,只希望獲得了解,因為那表示你關心他們。我們為什麼對對方吼叫?其實我們想說的是:「請聽我說!請尊重我!」問題是,吼叫往往會引發反彈,引發更多不滿,甚至抗辯。
用對方認同的「語言」示愛。(*不光是我自己擅長,而且是對方認為效果特別強的)
不求知彼將導致批判,通常是錯諤的判、拒絕與操縱,初彼則會帶來了解、接納與參與。
同理心式傾聽的原則舉例如下:
女兒的想法:「家裡規定我得再大一點才能約會,真是糗斃了。我朋友都在約會,而且成天掛在嘴上,我覺得自己好土。約翰一直邀我出去,他一定會邀我參加週五晚上的派對,可是,如果我又拒絕他,他機要對我死心了,卡洛和瑪莉也會懶得管我了。」
身為長輩的你要怎麼回應?
「別擔心,沒有人會對妳死心的。」這是用自己的價值和需求判斷。
「堅持原原,別管人家怎麼說、怎麼想。」這是從自身的觀點或需求提出建議。
「告訴我,他們說妳什麼。」這是在探問訊息。
「他們會這樣說,是因為妳能堅守原則,妳會不安是正常反應。」這是用自己的觀點詮譯女兒及她朋友的心態。
正確的解答,是加重傾聽,不妄加評論,也不以長輩的權威施壓。
同理心並不是一種技巧不要陷於回應的技巧而是尊重,設身處地,讓這份真摯的情感引領你,有時在真心了解後,你會感覺到對方希望你進一步探詢,得到更多的看法與洞見。
不妨提出以下問題:
你在擔心什麼?
你真正在乎的是什麼?
你目前最迫切的需求是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把什麼擺在優先?
如果這麼做,可能會產生什麼結果?
我覺得,你真正擔心的是…
如果我說得不對(如果我說了評價你的話),請指正我,我覺得…
你的意思是??
解己幫助別人了解我們。如果你真正愛一個人,就得忍一時之氣,以正面態度與尊重回應對方,給予回饋。
即使是對立時,關鍵仍在於是否能坦誠相對,既不屈從對方,也不放棄對方。
別人盡力而為時,能否符合你的標準並不重要,此時應該對他們表示讚賞與感激,不要給予負面的回饋。你並不會因此犧牲自己的真誠。
(知彼解己)風氣的培養家庭時間時提出討論,亦可平時列出議程,讓家人自行加入題綱,讓人有機會說明,說明時,其他人秉持尊重,不打斷不評斷。
看待兒童問題的邏輯
孩子「該不該」做這件事?(價值問題)
孩子「能不能」做這件事?(能力問題)
孩子「想不想」做這件事?(動機問題)
如,孩子得先感受到所有權,才懂得與他人分享。
習慣六 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源於相互尊重(雙贏)及了解,能演繹出非妥協、非折衷的新事物,創造第三種全新選擇。
伴侶個體的特殊性與歧異,便是綜合綜效的基礎。
家庭的免疫系統家庭文化=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問題時=疫苗施打
一、兩個問題不致於毀滅家庭,但是家庭免疫系統一旦失效,例如缺乏有效的組織流程,無法將家庭所立基的原則納入日常生活,家庭的崩解將迫在眉梢。
讓當事人參與解決過程
例如,原本父母規定每日看電視的時數,改為,由孩子們自行討論,並完全尊重孩子們的決議,前題是他們每個人都要先表達意見討論。
我們關心的是對方的權利,而非立場。
「從一到十,你的感受有幾分?」例如,面對挑戰時,可推派一員出面。
「這對你的重要度如何?幾分?」例如,旅行時迷路,是否一定要找到計畫吃的餐廳?
習慣七 不斷更新
伴侶間的親密關係為了肌膚之親之外,另一層面是心底最深刻的渴求。
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傳統聚餐、過生日、建立自己的節日,數不清
讓家人一同參與,喜歡或希望建立何種家庭傳統?
生存、安定、成功、意義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6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