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131211 心得【閱讀】未來工作在哪裡?

圖片取自網路

todo

  1. 找相關資訊來了解:人生結構改變(高齡、世代差異、出生率)
  2. 查:InnoCentive創新市集
  3. 透過觀察和仿效敬佩的人,而發展出新的自我。(建立你需要的自我風格)

summary

  • 推測未來的社會經濟科技環境變化,而有兩套對於工作想像的說明(擁抱改變、與不做改變兩種人)。但推論缺乏證據,無法在本書中了解未來學,絕大多數可能的未來及影響,都是推論的。
  • 英文書名較能貼近作者整體想法「The Shift:How the Future of Work is Already Here」,改變已經是進行式,而部份的工作型態趨勢,「已然」在我們生活裡,未來工作多了新的選項。
  • 作者提出改變世界的五大力量:科技發展、全球化、人生結構改變(高齡少子、世代差異)、與重要社會變遷、資源問題。
  • 評價系統變得重要:未來無法靠公司建立資歷,也無法因此讓人看到你的存在。因此加入各種評價系統變得重要。如tutorABC,學生可以課後評價老師,好評價成為老師教學的動力/學生選課的依據/市場維持的機制。

content

前言 工作大震盪
  • 作者以2025年可能的生活與工作型態為例,舉出約五個不同人的例子。

第一部 改變世界的五大力量

 第1章 明日工作的關鍵拼圖
  • (書裡沒提到→作者如何透過研究,找出此定義的五大力量?)
  • 預測未來勞工遷徏路線:不同地區生育率的差異將影響取得勞工和技師難易。

第二部 新貧樣貌:小心被排除在外

 第2章 片段化生活:三分鐘的世界 
  • 例子,吉爾:生活有大量的科技,被時間推動,非常忙碌,時間被切成愈來愈細小的間隔,無法擁有一段屬於自我的時間。因此觀察力與學習力減弱。因科技令時間變得零碎,我們失去「隨興」學習的樂趣。(還記得第三代時間管理,不停柞出更多時間來使用的可怕結果→變成時間的機器。)
  • 關於學習:內隱知識,是需要透過時間和環境養成,取得來自環境周遭的情報。
  • 推論:企業與個人在科技運用上的差距已經逐漸縮小,因此我們決定多投資於家用科技工具上,辦公室使用的科技漸漸開落後員工在家裡裝設的科技設備。

 第3章 孤獨寂寞的新世紀
  • 例子,洛漢:孟買的醫生,科技進步線上參與開刀
  • 例子,阿蒙:獨立接案的自由程式開發工作者,在線上市集接案。並與其他社群人員一起做志工。
  • 推論:家庭結構改變,家人關係變淡。壽命變長至100歲,因此70歲以後還在全職工作,全家人在不同地區工作,人際關係缺少目前的時間地緣之便。
  • 推論:分居和離婚盛行,家庭的信任關係變薄。 
  • 推論:社會體制的改變:透過社群的運作,民意變得容易溝通與串連

 第4章 擠不進主流社會的新貧階級
  • 例子,布里安娜:美國人與家人三代同住在有限空間,打零工為生,家裡的70步以上的長輩欠缺工作競爭力,周遭的人她的穿著打扮和擁有多少名牌商品來評價她。(社群化的思維)而退休金在交替的景氣之下持續縮水,且無法供應至100歲。目前的65歲退休制度是英國工業革命時定下的,當時人的平均壽命就是65歲。
  • 例子,米格爾:住里約熱內盧,出生於1996年,見證投資巴西的熱潮,熱中改善社會現況。而在全球性的上市集InnoCentive,找到徵求需求的企業、學術機構、政府部門與非營利組織的需求。並透過夥伴朋友一起來解決,運用全球人才的資源。先與一小群人發展出核心構想,然後邀請更多人進一步貢獻創意。(這種自願式的提供想法,稱為「剩餘認知」)
  • 例子,夫妻兩人約翰和蘇珊:在工作之餘,奉獻於他們認為重要的目標上。如,遠赴窮鄉僻壤服務。因為他們經歷過的世代,讓人了解到工作之外的熱情。(透過反思平衡的生活)
  • 推論:隨著更多女性加入社會的頂端,企業不再陽剛,變得包容。

第三部 贏家樣貌:你能大放異采的工作

第5章 共同創造:群策群力,永續發展
 第6章 社會參與:注重同理心,生活更平衡
 第7章 微型創業:打造充滿創意的生活

  • 例子,中國的徐麗,是三代女性同堂的家庭,做刺繡工,應用網路與阿里巴巴網站,建立自己的工作班底與銷售。都是微型創業家,身為包商和電子商城的賣家,她們基本上都是獨立的店家,自行決定銷售何種產品?何時銷售?以及如何行銷及訂價?工作模式以「群聚」進行(特別是透過網路)。透過自己的作品或產品表達自我。
  • 推論:全球人才庫,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將面對人才招募的挑戰以及如何由管理人才庫培育出世界級的員工。(由於嬰兒潮人口自管理人才庫中退休)

第四部 三大轉變:新工作與新商機出現

  • 持續開發和運用自己的知識資本:高度連結的全球化和科技世界裡,技能不如人,有人就拿比你低的薪水,甚至做得比你好。培養自己是專才,再加上跨領域,在精不在多。跨領域可透過再學習與社群交往。
  • 群體智慧:打群架,想辦法與優秀人才連結,並學習使其他人更優秀的技巧與知識,對人有所貢獻,如此正向運作,持續加強人與人的連結

 第8章 從淺薄的通才到跨領域專才
  • 未來需要的重要能力(由五大力量改變而來)→選擇後並培核心能力,及建立垮領域能力。
  • 學問雜而不精的推手:網路。未來能做萬事通知識雜學毛皮,是全世界的人。
  • 人脈:過去人長時間建立的人脈,現在有LinkedIn, facebook把建立人脈的門檻降低了。
  • 推論:人類史上人數最龍大的世代-嬰兒潮世代-的退休潮,將造成技能和人才嚴重短缺的現象。(*我的思考,台灣或亞太有那些領域是由嬰兒潮所佔有?未來這些類的職缺不會因為網路科技,而由全球人才共同競爭?)
  • 未來可能的工作:社會企業工作
  • 人不過是個人行動的總和,所以有意義的人生取決於有意義的行動(如工作)。
  • 能源:比起傳統發電方式,再生能源平均每單位電力、每單位發電裝置容量和投資每一塊錢創造的工作機會都更多
  • 評價系統:未來無法靠公司建立資歷,也無法因此讓人看到你的存在。因此加入各種評價系統變得重要。如tutorABC,學生可以課後評價老師,好評價成為老師教學的動力/學生選課的依據/市場維持的機制。
  • 多階段的人生,多樣化的學習:壽命延長,人可以多階段地學習新技能,或許50歲學新技能後,再工作另一個20年

 第9章 從孤立的競爭者變成創新的連結者
  • 工作跨越地域的限制,由此人選擇居住地的重要性及自由度變高。遊牧民族的工作型態,人情變得淡薄,建立人際關係變得更重要。
  • 創意智囊群:培養創新能力和創造力,往往潛藏在連結他人技能、知識(特別是他人的內隱知識)與人脈中。
  • 當你的工作動機和抱負不是一味追求金錢和權力,而能求又平衡時,這樣的工作心態才能支持深度友誼的發展。

 第10章 從貪婪消費者變成熱情的創造者
  • 企業的獎勵制度-昇遷和金錢-未來能提升效率的程度減低,傳統工作觀追求的是高薪酬和高消費,未來反而重創造性和體驗。人愈來愈重視工作的意義和發展性。

第五部 未來工作和你想的不一樣

 第11章 新世代、企業CEO和政府官員的關鍵選擇

未來工作在哪裡?決定你成為贏家或新貧的關鍵

The Shift:How the Future of Work is Already He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