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路 |
todo
- 變成「讓人想認識的人」,必要條件:1. 學習、2. 具吸引力的資歷、3. 傳授情報←blog持續寫
- 寫出自己的資歷:工作、至成的成績、目前鑽研的課題、拿手的領域、專業證照…等代表性內容。另也可寫上個人嗜好、自己正在挑戰的目標。
- 與人見面/吃飯,當天說謝謝、隔天再打電話/簡訊說謝謝。→加強連結
- 人脈條列化,找出自己擅長的領域:以人脈屬性分類,再列出人名,記錄見面的時間,人脈經營的時間及檢查表。→先列出接下來能規劃為人脈的清單
- 貢獻的四個等級:1. 情報、2. 饋贈、3. 提供建言、4. 發展連結
總結
- 人脈是指成為一個時時被人需要的人,人脈才最多,源源不絕。
- 時常能幫助對方,才能建立豐富人脈,成為眾人所求助的人。
- 時時學習,才能對人傳授/貢獻。
- 善於與人相處,並不代表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唯有重視貢獻,人際關係才具有生產性。這才是真正「良好的人際關係」(Peter Druker)
- 人往往會過度高估一年內所能做的事,卻嚴重低估未來五年內所能完成的事。(Peter Druker)
推薦的人脈日常技巧
- 如何在簡短的郵件中流露情感:大膽使用驚嘆號(如,收到!)
- 安排下一次見面,就在當下確認。當說「下次」、「改天」
- 將辦公室布置成「聚會場所」
- 出席者在十人以上,選擇立食(站著吃,有位置也只有少數)鼓勵大家站著:避免安排位的人際關係考量複雜化、營造出易於溝通的氣氛。
- 招待對方到自己的「主場」:隨時與店家聊天、培養志氣相投的店家
前言
- 作者很強調事業有成後,每天安排與他人午餐/晚餐,增加人脈,年超過五百人←何不為此設定計劃,找ROI更高的方式。
- 人脈是在被誰認識,而認識的人會想推薦人來認識你←因為你的專長
- 人脈建立:心智層次能和自己交換情報、彼此介紹其他人,共同追求成長的夥伴
第一章 人脈的真正定義
- 要求別人幫忙時,要思考到對方累積而成的資產-「時間價值、情報價值、人脈價值」,冒然請人協助,就像對方分一點財產給自己。
- 見面的目的要明確:重要的不是拜託對方「為自己介紹某人」,而是建立一個讓對方樂於主動介紹別人給自己認識的關係,同時事先將自己的資歷、點子或企劃準備妥當。
- 貢獻的四個等級:1. 情報、2. 饋贈、3. 提供建言、4. 發展連結
- 變成「讓人想認識的人」,必要條件:1. 學習、2. 具吸引力的資歷、3. 傳授情報
第二章 如何接觸想要認識的人
- 一對一的見面深度討論,勝過大堆頭的聚會打招呼。一對一見面能事前做足準備,也能準備自己能貢獻的情報給人。
第三章 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 情報提供守則:培養蒐集情報的習慣(RSS推薦feedly=inbox加工、選文→Pocket=集中閱讀+evernote=資料庫)
- 與人對話切記「說一聽九」:培養聆聽的技術
- 擁有可傳授他人的專長(時間管理、情報術)
第四章 如何長期維繫人脈(也大都是技術)
- 建立人際網絡前的三個步驟:一對一接觸、一對多接觸(組織社交網絡/參與社交網絡)、多對多接觸(界接不同的社交網絡,技術需要更高)。此三者需依序漸進,待時機成熟。
- 在有限的時間裡與複數的人對話,意味著其中每一個人的溝通都將被稀釋得非常淺薄。←聚會的人數上限為六人較佳,或倒除聚會時間,對每個人的談話時間不低於十五分鐘才合宜。
- 與人見面/吃飯,當天說謝謝、隔天再打電話/簡訊說謝謝。
- 電子郵件的往宜在自己這頭結束。為了禮貌也為了讓球最後停在對方手上,我們只管接球,就不會忘了打球。如果一直你來我往,正是雙方意氣相投的證據,再相約一聚。
- 人脈條列化,找出自己擅長的領域:以人脈屬性分類,再列出人名,記錄見面的時間,人脈經營的時間及檢查表。
第五章 如何建構人脈網絡
- 建立人脈網絡的優點:心智層次在相互感染之下共同獲得提升、彼此參考目標及執行結果、共享情報、共享人脈、自然而然獲得成長。
- 欲使「社群」成功發展,屬性務必聚焦:人數適中、主題明確,效果佳。
超強人脈術!以最小的勞力獲取最大的成果
- 作者:本田直之
- 譯者:劉名揚
- 出版社:木馬文化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07日
- 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6973918
- http://www.taaze.tw/usedList.html?oid=1110003443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