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重新想想成功的路徑為何? 130925 心得【閱讀】你工作快樂嗎?(2002)

todo

  1. 人的行動重要高過態度,實踐才是真實的。以前我總問人:『你有什麼想法?』現在我都問人:「你試過什麼?
  2. 一般人討厭改變,卻喜歡參與實驗。

summary

  • 他繼續說:「你現在明白我為什麼對態度再也不感興趣了。以前我總問人:『你有什麼想法?』現在我都問人:「你試過什麼?』」
  • 與其模仿成功祕訣-就是只想省時間,不是真心在下功夫-你還是不會成功的。
  • 「不論到哪,大家都想從成功的例子推敲出成功的祕訣。這使我想起毛姆說過的一句話:『寫小說有三條規則,可惜沒人知道是哪三條。』」他大笑起來,我也笑了起來。」「這麼說好了,即使將畢卡索的畫拿去影印,也不能把自己造就成畢卡索。」
  • 大多數人沒有點子,他們有的是意見。

content

第一章 你工作快樂嗎
第二章 你的成功策略是什麼?

  • 靠祕訣而不是真的改變自己,不是品格、德行的改變而來的成功,也難以持續。

第三章 實驗絕對不會失敗
  • 持續對生命,生活及工作,進行思考,採取新的approach,正視失敗即是「實踐後」又離成功更近一步的過程。

第四章 明天個和今天不一樣的人
  • 講求成功法(如書上寫的),都不能真的與你的人生完全符合。真正能達到目的地的方法只有一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真正難的是要求自己「今天執行實踐,今天的自己已有所累積,與昨天已經不同」。就好比現在天天讀書、有空讀書,讀完馬上實踐,加上累積,兩年下來明顯感覺不同。
  • 若是倒過來,給自己設定「一個月要看幾本書的目標」、或是「今年要讀到精通”時間管理”」反而成效不如,「就是做,每天做,時時放在心上」。加上定期回顧檢視,效果其實比訂目標效果強力。

第五章 玩一玩,看看結果如何
第六章 需要為發明之母,但巧合為發明之父
第七章 若想成功,就得做個不因循的人

  • 他繼續說:「你現在明白我為什麼對態度再也不感興趣了。以前我總問人:『你有什麼想法?』現在我都問人:「你試過什麼?』」
  • 「不論到哪,大家都想從成功的例子推敲出成功的祕訣。這使我想起毛姆說過的一句話:『寫小說有三條規則,可惜沒人知道是哪三條。』」他大笑起來,我也笑了起來。」「這麼說好了,即使將畢卡索的畫拿去影印,也不能把自己造就成畢卡索。

第八章 完美是衰頹的第一階段
  • 想成功就需要勇於嘗試,兩條規則:
第一,沒有所謂「適當時機」或「完美的機會」,也就是要你當機立斷,即知即行。
第二,顯而易見的點子大多數都被用光了,不顯著的點子沒被採用過的也所剩無幾,結果是若不嘗試,便永遠無法得知能不能成功。
  • 做自已喜歡的事,自己就想超越自己,今天超越昨天、明天超越今天,沒有真正的完美。至於你的競爭對手,他們可能自以為滿,就停頓在原地。
  • 一般人討厭改變,卻喜歡參與實驗。

第九章 改變一切,一切都會改變
第十章 成功的祕訣就是比原先預期的還要好
第十一章 錯誤是老天賞賜的禮物

  • 盡你所能去改變,改變到讓人注意到你的改變,引起別人的好奇心,建立起實驗者的名聲,大家就會把構想提供給你。
  • 列出三份清單:
1. 事業上所犯下的每個錯
2.列出工作上每個不順心的地方
3. 你在工作上所做的每件事:把自己工作內容加上許多,甚至更多細節
每天更新這些清單,如寫報告給主管,想想報告有那些內容,能怎麼寫,細節要有那些…自然你就會發掘更多想法,直接的、間接的。

第十二章 實驗是容易的
  • 溫蒂漢堡把沙拉列入菜單(做漢堡的生菜多出的菜心,從垃圾變沙拉)、克勞德.奧尼把他兒子弄進了大學(昇學考試,考卷上”筆跡”是拿到高分的重點,而非答案)、喬治.邁斯楚,花了多少年時間模擬芒刺(做出魔鬼粘)。
  • 實驗是容易的,改變是困難的。

第十三章 新的構想等於新瓶裝舊酒
  • 「你剛才說過寫報告是你的職務之一,一旦這話說出口,就有地方值得推敲了。假設你不只是用筆寫報告而已?假設你還用錄音帶把重點錄下來?把報告存進電腦磁碟機?再來說你寫報告的資料:你還可以採用什麼別的方法?其他公司如何處理他們的報告?日本的公司怎麼做?德國的公司呢?午休時間不妨上圖書館,查查書籍作家與雜撰稿人如何將資料寫成報告。只要你這麼做了,包準幸運女神就會來和你共進午餐。製作幾個樣本,拿去給負責看你報告的上司看。問他們喜不喜欠這些構通,他們會很高興你徵求他們的看法,可能還會提供意見給你。
  • 大多數人沒有點子,他們有的是意見。

第十四章 和問題做朋友

你工作快樂嗎?

The Max Strategy

2 則留言:

  1. 感恩Derick的分享~從今天起,我會常常問自己...為了達成自己的夢想,我試過了甚麼?
    謝謝

    回覆刪除
  2. 曾經我只會雞婆的給人建議,忙著幫人完成我覺得他該做的事情,失敗居多。
    現在轉換念頭,多幫那些自覺且已有動作的人。

    畢竟病人去看眼科,總不成醫師只丟一句「我戴的這副眼鏡,你拿回去戴,就能解決了。」連看診都還沒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