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131003 心得【閱讀】快樂與痛苦

圖片取自網路

question

如何獲得持續的成就感,尤其在強調業報、及因果的教育之下?
除了慈悲心以外的解決方案?

人身難得:佛說人生真正的目的就是修佛法得到證悟,解脫生死。→究竟解脫生死為何一定有好壞之分?
愛.別離。→若我們反過來活,重視死的價值呢?
快樂不用追求。→相對於「追求或不追求」快樂與否,是否有其他可能性? 輪迴為何要定義為苦?
給予和耐心:只要用心等待果報成熟的時間過去,表象終將消失的。→除了等待是否有其他方案?
隨緣生活:不求百分之百達成目標,只要接近目標,已經足夠。不執著,並非並部拋棄、消極應對,而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圓滿地做好。也就是清整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清楚了,然後呢?何不談談解決方案?

為何信眾總是求道想要徑捷、想要解脫、想要有保祐?
情緒輪迴:平時試著訓練自己的情緒,掌控自己的感覺,才能客觀地看清楚自己的問題。→平時是否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

心性影響身體:人們不了解真正的苦→何為真正的苦?

summary

  • 當心的主宰:萬法唯心造,宇宙世事,皆由心生。佛教講的方法,就是心的作用。利用心的作用,改變人們的某些現象。佛經說,所有現象就像一個幻覺,因為感覺是我們的心做出來的,要接受不接受,都由心來接受。
  • 人身難得:佛說人生真正的目的就是修佛法得到證悟,解脫生死。
  • 佛教徒不追求快樂,而是追求自在。

content

第一篇 快樂與痛苦
  • 得到就是快樂?→人設定目標,達成目標,修訂目標。快樂何不如此呢?時常調整自己對快樂的觀點。無常不是?

第二篇 人身/人生
  • 人身難得:佛說人生真正的目的就是修佛法得到證悟,解脫生死。
  • 愛.別離:若我們反過來活,重視死的價值呢?
  • 快樂不用追求:相對於「追求或不追求」快樂與否,是否有其他可能性?
  • 給予和耐心:只要用心等待果報成熟的時間過去,表象終將消失的。
  • 隨緣生活:不求百分之百達成目標,只要接近目標,已經足夠。不執著,並非並部拋棄、消極應對,而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圓滿地做好。也就是清整自己的優點與缺點。
  • 人生無常:生活周遭感官的,都是無常的。天災一來,瞬間全都沒了,這是無常的變動。
  • 面對死已。→把人生倒著活如何?讓人活在當下。

第三篇 輪迴與因果
  • 最苦的事:在地獄道裡的一天,相當於人間許多萬年。不同的地獄,時間也不一樣。
  • 情緒輪迴:平時試著訓練自己的情緒,掌控自己的感覺,才能客觀地看清楚自己的問題。→平時是否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篇 從心開始
  • 心性影響身體:人們不了解真正的苦→何為真正的苦?
  • 當心的主宰:萬法唯心造,宇宙世事,皆由心生。佛教講的方法,就是心的作用。利用心的作用,改變人們的某些現象。佛經說,所有現象就像一個幻覺,因為感覺是我們的心做出來的,要接受不接受,都由心來接受。

第五篇 慈悲心的訓練
  • 施身法:在修施身法時觀想用自己的肉體,佈施給一屠苦難的眾生,觀想自己的肉體剁成一小塊一小塊,丟入鍋裡燒煮。是密宗八大成就法之一。成就法的意思是,修持這個法,可以即身成就,因為施身法做到佛法的精髓-捨。

第六篇 佛弟子應有的正確態度
  • 學佛就別用世俗的目的取其點,似乎只看表面,只求捷徑的人不少。
  • 定,是當第一個念頭消失之後,在第二個念頭產生之前的中間這個空間。
  • 佛家弟子們,也互相爭論禪定的方法。
  • 佛法就是醫治你心的病。
  • 金剛上師:在密宗四大部裡,金剛(即鑽石)部,是特別嚴格的,金剛的塑像也因此都有忿怒相。
  • 佛教徒不追求快樂,而是追求自在。

快樂與痛苦
◎ 作者:仁欽多吉仁波切
◎ 開本:菊16開 (14.8x21cm)
◎ 頁數:240
◎ 單/彩色:單色
◎ 裝訂:平裝
◎ ISBN:978-986-85606-0-4
◎ 出版日:2009年9月
◎ 出版社:寶吉祥有限公司
◎ 定價:新台幣 250 元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