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路 |
Summary
本書的寫作背景在二次大戰後,工業化後形成企業生產的模式,正是需要大量經理人管理的時代。
概論 管理的本質.員工是一個「全人」,不是機械。
激勵員工創造最佳績效,激勵追求績效的內在自我動機,取代過往由外部施加的恐懼;我們無法用金錢買到責任感。
管理是觀念而非技術,是自由而非控制。
.管理的目標是,管理資源,使產出大於消耗。使經營績效與獲利可以維持未來的運作,包含五年、十年計劃。
經理人必須能平衡調和三種企業的主要功能:管理企業、管理「經理人」,以及管理員工和工作經理人的五項工作:設定目標、組織、激勵和溝通、績效評估和培養人才。
第一篇 管理企業.企業的目的即創造客戶
凡是績效和成果足以直接嚴重影響到企業生存與繁榮的領域,就需要訂定目標
.企業經濟學的指導原則不是追求最大利潤,而是避免虧損。企業必須設法賺取額外的資金,才以足以涵蓋企業營運中不可避免的風險。
.生產並非把工具應用在材料上,而是將邏輯應用在工作上。能更清楚、一致而合理地應用正確的邏輯,生產所受到的限制就會愈少,碰到的機會則愈屬多。
第二篇 對經理人的管理
.管理哲學就是:讓工作者充分發揮專長和責任,凝聚願景,建立團隊合作,並調和個人目標和共同福祉的原則。
關於決策,大部份的情況,人不知自已正在為「錯誤的問題」尋找正確的答案。
第三篇 管理的結構
第三篇 管理的結構
企業規模會成長、會縮小,管理結構與管理目標將依此改變。而企業的結構則以經理人人數的多寡而定,以依務或利潤中心編組,維持結構內單位人數少而責任與成就歸屬明確,並能取集團作業優勢(如共同採購)
第四篇 員工和工作的管理
員工另一個身份是社會人。企業需追求與員工之間對於利潤追求的和協關係。
第五篇 經理人的意涵
經理人有兩項特別任務:第一是創造出大於各部份總和的真正整體、第二是調和每個決策和行動的長程需求和眼前立即的需要。
誠實正直的操守,是經理人最重要的人格特質。
導讀推薦
杜拉克自世界、社會、企業和個人各層次討論管理所具有的特殊價值和地位,而且視管理為貫穿這些層次的功能、工作和職責。
管理不僅代表工業體系中掌握一組織績效的功能,更是一個具有關鍵地位的社會經濟制度。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企業創造績效的器官。因此討論管理必先討論企業。
企業的兩大生產性功能是行銷和創新,所有其他工作都只是成本。
所謂經理人,即在企業內負責運用和整合各種資源以創造企業績效任務的人。
1管理階層的角色
管理資源,使產出大於消耗。使經營績效與獲利可以維持未來的運作,包含五年、十年計劃。
企業靠經營管理,達到經濟績效,因此,管理的次要功能是運用人力和物力資源,打造有生產力的企業。
2管理階層的職務
管理出於實務經驗,而非專業技能(如律師),人人都有自己管理工作。領導力藉由一群經理人有效發揮,公司精神也透過管理階層的精神來塑造。如果企業績效不如預期,該汰換的是新總裁(管理階層)而非員工。
管理員和工作
經理人必須將目前的現況和長遠的未來一併納入考慮。(包含計劃、績效、利潤、組織規模的成長)。
結論。本書中,管理企業、管理經理人,和管理員工和工作,是三項主要管理任務。經理人的每個行動均是實踐這三項任務。
3管理階層面臨的挑戰
(本書背景是工業化的自動化,大量生產的時代,是製造業背景)
生產技術演進,需要大量技術高超、訓練有素的人力,--需要經理人來思考規劃。
4施樂百百貨公司的故事
施樂百百貨(Sears, Roebuck and Company)是由與世隔絕美國農民的郵購服務,提供不滿意包退起家。進而建立通路、最後進入城市邊緣成立位於郊區的購物中心。每一代演進都在思考他們面對的客戶是什麼樣貌的需求。
★5企業是什麼?
利潤並不能解釋所有的企業活動與決策的原因,卻是檢驗企業效能的指標。
企業的目的即創造客戶,而且是由客戶來決定企業究竟是什麼?由顧客戶的家度來看企業。
企業是經濟成長的組織。擔負明確的創新責任。
生產力意味著所有生產要素之間的平衡,能以最少的努力,獲得最大的產出。這和每位員工平均生產生力或每個工時的平均生產力是兩碼子事。
(*詳見第8章)利潤的功能。利潤和獲利率是檢驗企業經營績效的唯一指標。企業經濟學的指導原則不是追求最大利潤,而是避免顧虧損。企業必須設法賺取額外的資金,才以足以涵蓋企業營運中不可避免的風險
獲利能力要多高?利潤是彌補繼續維持事業的成本的風險溢酬。由此觀之,根本沒有利潤這回事,只有經營事業的成本和繼續事業的成本。
★6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麼?
對於事業的杜拉克的經典提問:
我們的顧客是誰?
顧客買的是什麼?(解決方案)
在顧客心目中,價值是什麼?
我們未來的事業會是什麼?
7企業的目標
凡是績效和成果足以直接嚴重影響到企業生存與繁榮的領域,就需要訂定目標。
企業經營管理是設法平衡各種需求和目標,因此需要傾仗判斷力。以事實為基礎建立行動與決策效益,縮小範圍、減少替代方案、釐清重點,才能有良好的判斷。同時,目標是多重的。
企業設定績效和成果目標的領域共有八個:
市場地位
創新
生產力
物力和財力資源
獲利能力
主管績效和主管培育
員工效效和工作態度
社會責任
擬出值得遵守的預算,使得經理人、員工都願意執行。
8今天的決策,是為了明天的成果
採取依行動都是必須取得不久的將來和遙遠的未來之間的平衡。
制定決策的三種工具,是有系統知識的預測:
依據最大和最小景氣風險,評估所需利潤。
找出影響經濟環境的基本因素,而不去猜測未來的經濟環境。
未來可能多快發生?
9生產的原則
生產並非把工具應用在材料上,而是將邏輯應用在工作上。能更清楚、一致而合理地應用正確的邏輯,生產所受到的限制就會愈少,碰到的機會則愈屬多。
每一種生產系統對企業管理都有不同的要求,要求經理人展現不同的能力、技巧和績效。
10福特的故事
雙向溝通。老福特用集權一把抓的方式管理企業,沒有經理人,只有助理代替他執行,只有他本人能決策。而在目標當中,強調以自我控制取代上對下的統治。
經理人的績效報表。報表是流程的一環,企業組織及流程都是為服務工作者的一種架構,避免落入「製作漂亮」報告比實際績效還重要的俗套中。(此即誤把程序當成控制工具所帶來的後果)
建議定期檢視報告和程序,病入膏肓時試著「強制停用所有報告兩個月」,是否真的有其必要性。
管理哲學就是:讓個人充分發揮專長和責任,凝聚共同的願景和的努力方向,建立團隊合作,調和個人目標和共同福祉的原則。
11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
12經理人必須管理
即使是最高級主管的責任,亦是向下負責,盡一切力量,幫助下屬達成目標。
13組織的精神(或稱為組織的功能)
(承10福特的故事)在於能喚起員工內在的奉獻精神,激勵他們努力付出。以個人的道德精神為典範,透過實踐,吸引志同道合的工作者一齊打拼。
沒有犯過大錯的人必然是平庸之輩。
領導才能是透過人格展現,領導人的品格能樹立典範,上行下效。人格無法靠在職訓練養成。
14執行長與董事會
董事會的功能。為企業唯一法定機構。
15主管培育
企業的存續即社會的存續,培養主管亦是社會責任一環。
鼓勵員工自我發展
16企業需要哪一種結構?
企業組織是達到經營績效和成果的手段,由以下三個方法找出經營所需的結構,包含:活動分析、決分析和關係分析。
活動分析。企業需要那些活動,才能達到經營目標。如,生產、研發、行銷,由此設立組織架構。
決策分析。那些活動需要決策,決策後受影響的有那些人?
關係分析。
17建立管理結構
結構以績效為目標。透過績效和成果檢驗經理人,而非藉由行政技巧或專業能力的標準來檢驗。
包含最少的管理層級,設計最便捷的指揮鏈。(每新增一個往上層級都可能扭曲目標的傳遞及達成。)
關於實施聯邦分析制。即切割大型組織為利潤中心制,生產、銷售、採購都可以分別進行,亦可以聯合進行,均取其利,避其弊。並在此組合當中,特別強調需建立相同的目標和信念。
18小型、大型和成長型的企業
企業規模大或小不見得是由人數而定。以管理顧問公司為例,一家兩百人的就像羅馬軍隊般,只有將官和校官,均等同於中高階主管,相當於大公司的規模。
衡量企業規模唯一可靠的標準是管理結構,尤其是高層管理結構。
在(大型)企業中邀請圈外人擔董事(外部董事),可打破因為「我們過去一直都這麼」的陳規漏習。
企業規模會不斷成長,經理人亦需要學習新的組織架構與管理方式,但事實上大部份的經理人,無法與時俱進,未發展新的能力,升官只是因為他們資深。
19IBM的故事。
20顧用整個人
21人力資源管理破產了嗎?
22創造巔峰績效的組織
工作者由工作自動化後,工作由勞力集中轉為腦力集中。
IBM轉型時,將生產線工作者的意見加入,並分成工作小組由小組討論更佳的工作、生產設計方式。第一次把員工視為多工處理的資源。改變自過去生產線工作者,只負責自己的工作站,卻忽視他們有能力且最適合綜觀全局的困境。
企業愈是運用新技術增加產出時,需求的人力資源層源與薪資愈高。
生產力是一種態度,員工的工作動機決定其產出高低。過去工業化時代以恐懼、控制為工作機動。因此組織(經理人)的首要原則是鼓勵引導員工個人成長,發揮其長處、責任感等,為企業的目標而努力。
員工同時是個社會人
許多人都誤用「公平的報酬」這句話來說明員工對企業的要求,對企業有所要求的員工是完整的個人,而不是個經濟單位。他是基於一個人、一位公民的身份,來提出超越經濟報酬的要求。他要求能夠透過工作,在職位上發揮所長,建立自己的地位。他要求企業履行社會對個人的承諾--透過暢通的陞遷機會,實現社會正義;他要求從事有意義的嚴肅工作。此外,員工對企業最重要的要求還包括:建立高績效標準、具備組織和管理工作的高度能力,以及能明確表達對於良好工作表現關注。
利潤的雙重意義
薪資,對企業而言,工資必須按照單位產量來計算;對員工而言,工資是他和家人生存的經濟基礎,因此其意義遠超過單位產量。
利潤,對於員工而言,利潤是別人的收入。企業的獲利能力居然決定了他的生活,由此勞資產生敵對。
而企業必須有充足的利潤,才能經營--這是企業最重要的社會責任。
作者不信任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現今的人力資源管理仍然是採取控制的方式進行。我們則需要認清員工和工作的管理需由積極面而來。(可參考《與成功有約》組合綜效)
裝配線並非人類工作的完美設計。
針對機械工作,以機械化為原則;針對人的工作則以整合為原則。
科學管理的盲點,其將工作分解為最簡單的各部份動作,但實際無法如此區分,工作是一連作動作的組合,也是心智運作的組合。(如,充份授權,管理者只做協助與考核,而不是取而代之,決定工作如何做。)
當組織變得太龐大、太負責、也太繁重,以至於個人無法負荷時,就應由一群人以有組織的團隊形態來完成工作,而不是用機械化的方式把一群個人串聯在一起。
23激勵員工創造最佳績效
24經濟層面
以追求績效的內在自我動機,取代由外部施加的恐懼。有四種方式提升員工的責任感:
慎重安排員工職務(避免陞遷制度無法肯定員工才能)、設定高績效標準(讓員工決定自己的工作標準)、提供員工自我控制所需的資訊、提供員工參與的機會以培養經理人的願景。
經濟的報酬再高,都無法取代責任感或慎重的職務安排。反之,非經濟性誘因也無法彌補員工對經濟報酬的不滿。
結論:建立起雙方互惠的關係和對充足利潤的共同依賴,才是根本之道。
25督導人員
26專業人員
第一線督導人器領班、組長,事實上都是經理人工作者,需要有陞遷管理。職責同樣是帶領提升績效。
要管理專業人員,首先必須肯定專業職務的獨堂。專業人員必須具備經理人的願景,但是他的主要功能卻非管理。他是企業的員工,但是他必須自行決定工作內容,自己設定目標,同時在財務獎勵和陞遷機會上又比較管理人員的待遇。
27經理人與其工作
經理人有兩項特別任務:第一是創造出大於各部份總和的真正整體、第二是調和每個決策和行動的長程需求和眼前立即的需要。
經理人必須能平衡調和三種企業的主要功能:管理企業、管理「經理人」,以及管理員工和工作。任何決策或行動如果為了滿足某個功能的需求,而削弱其他功能,那麼將削弱了整個企業的實力。
經理人的五項工作:設定目標、組織、激勵和溝通、績效評估和培養人才。
誠實正直的操守,是經理人最重要的人格特質。
我們只能以一個人的功能和企業期望他發揮的貢獻,來定義他是不是經理人。而經理人有別於其他員工的獨特功能乃是教育的功能。企業期望他發揮的獨特貢獻,則是賦予他人達成績效的能力和願景。最後,是道德責任和願景決定了一個人究竟算不算經理人。
28做決策
提出正確的問題,並發展出方案,決策後做出有效的行動。
依照問題的難易程度決策
不重要的、例行的、屬於戰術層次的決策才會把重心放在解決問題上面。如果解答必須滿足的條件和要求都是簡單和已知的,那麼只剄要解決問題就好。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做的只是在幾個明顯的方案中做選擇。
Content
導讀推薦
杜拉克自世界、社會、企業和個人各層次討論管理所具有的特殊價值和地位,而且視管理為貫穿這些層次的功能、工作和職責。
管理不僅代表工業體系中掌握一組織績效的功能,更是一個具有關鍵地位的社會經濟制度。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企業創造績效的器官。因此討論管理必先討論企業。
企業的兩大生產性功能是行銷和創新,所有其他工作都只是成本。
所謂經理人,即在企業內負責運用和整合各種資源以創造企業績效任務的人。
概論 管理的本質
1管理階層的角色
管理資源,使產出大於消耗。使經營績效與獲利可以維持未來的運作,包含五年、十年計劃。
企業靠經營管理,達到經濟績效,因此,管理的次要功能是運用人力和物力資源,打造有生產力的企業。
2管理階層的職務
管理出於實務經驗,而非專業技能(如律師),人人都有自己管理工作。領導力藉由一群經理人有效發揮,公司精神也透過管理階層的精神來塑造。如果企業績效不如預期,該汰換的是新總裁(管理階層)而非員工。
管理員和工作
經理人必須將目前的現況和長遠的未來一併納入考慮。(包含計劃、績效、利潤、組織規模的成長)。
結論。本書中,管理企業、管理經理人,和管理員工和工作,是三項主要管理任務。經理人的每個行動均是實踐這三項任務。
3管理階層面臨的挑戰
(本書背景是工業化的自動化,大量生產的時代,是製造業背景)
生產技術演進,需要大量技術高超、訓練有素的人力,--需要經理人來思考規劃。
第一篇 管理企業
4施樂百百貨公司的故事
施樂百百貨(Sears, Roebuck and Company)是由與世隔絕美國農民的郵購服務,提供不滿意包退起家。進而建立通路、最後進入城市邊緣成立位於郊區的購物中心。每一代演進都在思考他們面對的客戶是什麼樣貌的需求。
★5企業是什麼?
利潤並不能解釋所有的企業活動與決策的原因,卻是檢驗企業效能的指標。
企業的目的即創造客戶,而且是由客戶來決定企業究竟是什麼?由顧客戶的家度來看企業。
企業是經濟成長的組織。擔負明確的創新責任。
生產力意味著所有生產要素之間的平衡,能以最少的努力,獲得最大的產出。這和每位員工平均生產生力或每個工時的平均生產力是兩碼子事。
(*詳見第8章)利潤的功能。利潤和獲利率是檢驗企業經營績效的唯一指標。企業經濟學的指導原則不是追求最大利潤,而是避免顧虧損。企業必須設法賺取額外的資金,才以足以涵蓋企業營運中不可避免的風險
獲利能力要多高?利潤是彌補繼續維持事業的成本的風險溢酬。由此觀之,根本沒有利潤這回事,只有經營事業的成本和繼續事業的成本。
★6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麼?
對於事業的杜拉克的經典提問:
我們的顧客是誰?
顧客買的是什麼?(解決方案)
在顧客心目中,價值是什麼?
我們未來的事業會是什麼?
7企業的目標
凡是績效和成果足以直接嚴重影響到企業生存與繁榮的領域,就需要訂定目標。
企業經營管理是設法平衡各種需求和目標,因此需要傾仗判斷力。以事實為基礎建立行動與決策效益,縮小範圍、減少替代方案、釐清重點,才能有良好的判斷。同時,目標是多重的。
企業設定績效和成果目標的領域共有八個:
市場地位
創新
生產力
物力和財力資源
獲利能力
主管績效和主管培育
員工效效和工作態度
社會責任
擬出值得遵守的預算,使得經理人、員工都願意執行。
8今天的決策,是為了明天的成果
採取依行動都是必須取得不久的將來和遙遠的未來之間的平衡。
制定決策的三種工具,是有系統知識的預測:
依據最大和最小景氣風險,評估所需利潤。
找出影響經濟環境的基本因素,而不去猜測未來的經濟環境。
未來可能多快發生?
9生產的原則
生產並非把工具應用在材料上,而是將邏輯應用在工作上。能更清楚、一致而合理地應用正確的邏輯,生產所受到的限制就會愈少,碰到的機會則愈屬多。
每一種生產系統對企業管理都有不同的要求,要求經理人展現不同的能力、技巧和績效。
第二篇 對經理人的管理
10福特的故事
雙向溝通。老福特用集權一把抓的方式管理企業,沒有經理人,只有助理代替他執行,只有他本人能決策。而在目標當中,強調以自我控制取代上對下的統治。
經理人的績效報表。報表是流程的一環,企業組織及流程都是為服務工作者的一種架構,避免落入「製作漂亮」報告比實際績效還重要的俗套中。(此即誤把程序當成控制工具所帶來的後果)
建議定期檢視報告和程序,病入膏肓時試著「強制停用所有報告兩個月」,是否真的有其必要性。
管理哲學就是:讓個人充分發揮專長和責任,凝聚共同的願景和的努力方向,建立團隊合作,調和個人目標和共同福祉的原則。
11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
12經理人必須管理
即使是最高級主管的責任,亦是向下負責,盡一切力量,幫助下屬達成目標。
13組織的精神(或稱為組織的功能)
(承10福特的故事)在於能喚起員工內在的奉獻精神,激勵他們努力付出。以個人的道德精神為典範,透過實踐,吸引志同道合的工作者一齊打拼。
沒有犯過大錯的人必然是平庸之輩。
領導才能是透過人格展現,領導人的品格能樹立典範,上行下效。人格無法靠在職訓練養成。
14執行長與董事會
董事會的功能。為企業唯一法定機構。
15主管培育
企業的存續即社會的存續,培養主管亦是社會責任一環。
鼓勵員工自我發展
第三篇 管理的結構
16企業需要哪一種結構?
企業組織是達到經營績效和成果的手段,由以下三個方法找出經營所需的結構,包含:活動分析、決分析和關係分析。
活動分析。企業需要那些活動,才能達到經營目標。如,生產、研發、行銷,由此設立組織架構。
決策分析。那些活動需要決策,決策後受影響的有那些人?
關係分析。
17建立管理結構
結構以績效為目標。透過績效和成果檢驗經理人,而非藉由行政技巧或專業能力的標準來檢驗。
包含最少的管理層級,設計最便捷的指揮鏈。(每新增一個往上層級都可能扭曲目標的傳遞及達成。)
關於實施聯邦分析制。即切割大型組織為利潤中心制,生產、銷售、採購都可以分別進行,亦可以聯合進行,均取其利,避其弊。並在此組合當中,特別強調需建立相同的目標和信念。
18小型、大型和成長型的企業
企業規模大或小不見得是由人數而定。以管理顧問公司為例,一家兩百人的就像羅馬軍隊般,只有將官和校官,均等同於中高階主管,相當於大公司的規模。
衡量企業規模唯一可靠的標準是管理結構,尤其是高層管理結構。
在(大型)企業中邀請圈外人擔董事(外部董事),可打破因為「我們過去一直都這麼」的陳規漏習。
企業規模會不斷成長,經理人亦需要學習新的組織架構與管理方式,但事實上大部份的經理人,無法與時俱進,未發展新的能力,升官只是因為他們資深。
第四篇 員工和工作的管理
19IBM的故事。
20顧用整個人
21人力資源管理破產了嗎?
22創造巔峰績效的組織
工作者由工作自動化後,工作由勞力集中轉為腦力集中。
IBM轉型時,將生產線工作者的意見加入,並分成工作小組由小組討論更佳的工作、生產設計方式。第一次把員工視為多工處理的資源。改變自過去生產線工作者,只負責自己的工作站,卻忽視他們有能力且最適合綜觀全局的困境。
企業愈是運用新技術增加產出時,需求的人力資源層源與薪資愈高。
生產力是一種態度,員工的工作動機決定其產出高低。過去工業化時代以恐懼、控制為工作機動。因此組織(經理人)的首要原則是鼓勵引導員工個人成長,發揮其長處、責任感等,為企業的目標而努力。
員工同時是個社會人
許多人都誤用「公平的報酬」這句話來說明員工對企業的要求,對企業有所要求的員工是完整的個人,而不是個經濟單位。他是基於一個人、一位公民的身份,來提出超越經濟報酬的要求。他要求能夠透過工作,在職位上發揮所長,建立自己的地位。他要求企業履行社會對個人的承諾--透過暢通的陞遷機會,實現社會正義;他要求從事有意義的嚴肅工作。此外,員工對企業最重要的要求還包括:建立高績效標準、具備組織和管理工作的高度能力,以及能明確表達對於良好工作表現關注。
利潤的雙重意義
薪資,對企業而言,工資必須按照單位產量來計算;對員工而言,工資是他和家人生存的經濟基礎,因此其意義遠超過單位產量。
利潤,對於員工而言,利潤是別人的收入。企業的獲利能力居然決定了他的生活,由此勞資產生敵對。
而企業必須有充足的利潤,才能經營--這是企業最重要的社會責任。
作者不信任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現今的人力資源管理仍然是採取控制的方式進行。我們則需要認清員工和工作的管理需由積極面而來。(可參考《與成功有約》組合綜效)
裝配線並非人類工作的完美設計。
針對機械工作,以機械化為原則;針對人的工作則以整合為原則。
科學管理的盲點,其將工作分解為最簡單的各部份動作,但實際無法如此區分,工作是一連作動作的組合,也是心智運作的組合。(如,充份授權,管理者只做協助與考核,而不是取而代之,決定工作如何做。)
當組織變得太龐大、太負責、也太繁重,以至於個人無法負荷時,就應由一群人以有組織的團隊形態來完成工作,而不是用機械化的方式把一群個人串聯在一起。
23激勵員工創造最佳績效
24經濟層面
以追求績效的內在自我動機,取代由外部施加的恐懼。有四種方式提升員工的責任感:
慎重安排員工職務(避免陞遷制度無法肯定員工才能)、設定高績效標準(讓員工決定自己的工作標準)、提供員工自我控制所需的資訊、提供員工參與的機會以培養經理人的願景。
經濟的報酬再高,都無法取代責任感或慎重的職務安排。反之,非經濟性誘因也無法彌補員工對經濟報酬的不滿。
結論:建立起雙方互惠的關係和對充足利潤的共同依賴,才是根本之道。
25督導人員
26專業人員
第一線督導人器領班、組長,事實上都是經理人工作者,需要有陞遷管理。職責同樣是帶領提升績效。
要管理專業人員,首先必須肯定專業職務的獨堂。專業人員必須具備經理人的願景,但是他的主要功能卻非管理。他是企業的員工,但是他必須自行決定工作內容,自己設定目標,同時在財務獎勵和陞遷機會上又比較管理人員的待遇。
第五篇 經理人的意涵
27經理人與其工作
經理人有兩項特別任務:第一是創造出大於各部份總和的真正整體、第二是調和每個決策和行動的長程需求和眼前立即的需要。
經理人必須能平衡調和三種企業的主要功能:管理企業、管理「經理人」,以及管理員工和工作。任何決策或行動如果為了滿足某個功能的需求,而削弱其他功能,那麼將削弱了整個企業的實力。
經理人的五項工作:設定目標、組織、激勵和溝通、績效評估和培養人才。
誠實正直的操守,是經理人最重要的人格特質。
我們只能以一個人的功能和企業期望他發揮的貢獻,來定義他是不是經理人。而經理人有別於其他員工的獨特功能乃是教育的功能。企業期望他發揮的獨特貢獻,則是賦予他人達成績效的能力和願景。最後,是道德責任和願景決定了一個人究竟算不算經理人。
28做決策
提出正確的問題,並發展出方案,決策後做出有效的行動。
依照問題的難易程度決策
不重要的、例行的、屬於戰術層次的決策才會把重心放在解決問題上面。如果解答必須滿足的條件和要求都是簡單和已知的,那麼只剄要解決問題就好。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做的只是在幾個明顯的方案中做選擇。
但大部份的情況,人不知自正為「錯誤的問題」尋找正確的答案。
永遠都不可能獲得所有應該掌握到的事實。大多數決策的基礎都是不完整的知識--原因可能是無法獲得所需資訊,或要掌握完整資訊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和太高的成本。我們不需要掌握所有事實後,才能有好的決策。好的決策就是能趨吉避兇。
關於風險,是預期決策與行動後的收獲與預期的風險兩者的比率為何?
有效的決定,是必須獲得員工的支持。
29未來的經理人
唯有具備了設定目標和組織、溝通、激勵員工,以及績效及培植人材的經理,管理的各項工作才有意意,否則這些就只是形式化、抽象而沈悶的工作。
未來經理人的每一項行動和決都根植於原則上,經理人不只透過知識、能力和技巧來領導部屬,同時也藉由原景、勇氣、責任感和誠實正直的品格來領導。
結論 管理階層的責任
企業善盡對社會信念和凝聚力的責任,有其一面的意義。至少在美國,企業主管因此有責任開放機會給所有的人,基層員工可以憑著能力和績效而崛起。如果企業沒有善盡這方面的責任,長此以往,企業所創造的財富將會製造社會階級、階級仇恨和階級戰爭。
考量企業所採取的行動是否將促進公共利益,堅定社會的基本信念,並且對於社會的穩定、堅強與和諧有所貢虞獻。
企業必須能成功能調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讓兩者協調一致。
永遠都不可能獲得所有應該掌握到的事實。大多數決策的基礎都是不完整的知識--原因可能是無法獲得所需資訊,或要掌握完整資訊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和太高的成本。我們不需要掌握所有事實後,才能有好的決策。好的決策就是能趨吉避兇。
關於風險,是預期決策與行動後的收獲與預期的風險兩者的比率為何?
有效的決定,是必須獲得員工的支持。
29未來的經理人
唯有具備了設定目標和組織、溝通、激勵員工,以及績效及培植人材的經理,管理的各項工作才有意意,否則這些就只是形式化、抽象而沈悶的工作。
未來經理人的每一項行動和決都根植於原則上,經理人不只透過知識、能力和技巧來領導部屬,同時也藉由原景、勇氣、責任感和誠實正直的品格來領導。
結論 管理階層的責任
企業善盡對社會信念和凝聚力的責任,有其一面的意義。至少在美國,企業主管因此有責任開放機會給所有的人,基層員工可以憑著能力和績效而崛起。如果企業沒有善盡這方面的責任,長此以往,企業所創造的財富將會製造社會階級、階級仇恨和階級戰爭。
考量企業所採取的行動是否將促進公共利益,堅定社會的基本信念,並且對於社會的穩定、堅強與和諧有所貢虞獻。
企業必須能成功能調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讓兩者協調一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