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翻拍自本書封面 |
Todo
- 原想找機會去聽陳怡安老師演講,不巧老師已於今年十月辭世,願他安息。
- 不間斷的自覺。★活在「我是」的狀態中,而不是「我應該」當中。
- 同理心第一步,是無條件的接受對方,承認「對方的感覺真實存在」。對一個無法放開自己的人,該給何種建議?最重要的就是接納他的現狀,先接納他的「不能開放」。
Summary
Content
人為什麼會寂莫?
人因為不做喜歡的自己,反而做些看似熱鬧的事想把這寂寞感沖淡。
寂寞的層次有:對愛的需求沒有得到適當的回應、是自己不能接受自己、死亡。
樂在獨處
訓練觀賞的能力,多多閱讀與冥想。或說是欣賞事物的能力,看待生命的多個面向。
將生命和更寬廣的大我生命結合,喜悅於自我,也叫「獨尊」,是一個人享受獨處的能力。
一個有尊嚴的人能接受自我的孤獨性,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不可取代,擁有自我信心。
寂寞本是生命的事實。
請問人性本善?還是本惡?
人有自覺與反省的心,蘇格拉底說:「沒有經過反省的人生,是無意義的人生。」
我常這類演講,聽的時候很理想,但實現卻不然,怎麼辦?
生命不等於道理,生命是需要去行動的。
你為迷失自己而悲傷嗎?
生命的神奇在人將回歸自我,尋求自我實現。
人是怎麼迷失自己的?
當生命狀態變成沒有責任感,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訴諸生命的簡單化或膚淺化,我們認為逃離了現狀,一切就都沒問題了。
否定現在,而放棄尋找「更好」的旅程。在此否定與逃避自我中,「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只有當你停下來、當你立定自己才能掌握住機會。
對於一個常迷失自己、關閉自己,卻常歸罪他人的人,該如何去開導他?
優先自問是否已建立溝通,聆聽與同理心的能力。一旦人給了另一個人價值判斷,溝通就終止了。
如何面對自己的依賴心態?
能自我接受的人,往往能不需要依賴,將有寬廣的心接納與原諒他人。
凡事接受=逆來順受?
可能之一是「YES」,但是逆來順受是件難過的事,我所談的「接受」,有一種接受是「我接受我自己的不能接受」(對矛盾和平共處)。懂得對自己誠實,忠於自我。
怎樣重新發現自己?
活出生命的好消息
生命永遠可以更新。你會迫不急待穿上新買的衣服,而不會放在衣櫃裡。有「新」的一天,我們趕快把「新」穿上來,享受「新」的一天。這是新的力量。
人永遠可以再成長。
什麼是真正的自己?
真我的意義。
它永遠是一個「質」的歷練,因為生命是一個偉大的神奇,而「真我」沒辦法用簡單的話語,或用邏輯的體系把每一個人分析得淋漓盡致,然後說那個就是「真我」。「真我」是不間斷的肯定,不間斷的反省,所以才有不間斷的成就。而一個尋找真正自我的人,逐漸對外在的世界也能夠看得透徹,就如同對待自己一樣,他可以在自我成長中的每一個拐彎抹角處瞭解出他自己的意義。
一個人之所以會失望,甚至絕望,最重要的病症就是他怕成為他自己。
如何激發人勇於冒險挑戰極可能的失敗?
想激發一個人的先決條件是要問「你能真實的接受他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看他如此消沉,你能聽出他背後消沉的聲音嗎?可以不把他的消沉當作問題嗎?有些人會把別人的消沉當作問題,給予價值判斷說:「你這大男人或大女人,怎麼這麼大了還如此消沉?」因為看到他的消沉引起你心裡面的氣憤,這樣叫做「不接受」,可是用氣憤是絕對無法幫助一個人的。
所以對一個要自殺的人,如果你好像能感覺到他自殺背後的那麼一份痛苦,他可能就不會自殺了,因為有人了解他。
對一個無法放開自己的人,該給何種建議?
最重要的就是接納他的現狀,先接納他的「不能開放」。
如果他說很恨自己,那你不妨回應:「感覺上你好像對自己非常氣憤。」他可能會說「對!」你也不要說氣憤是沒有用的(價值評斷),因為等於不接受他,等於和他開辯論大會,愈辯溝通愈失敗,因為你不能改變他的想法。
聆聽得深,聽出他的問題和情緒,然後接納他所有的情緒,才是雙方可以開始溝通的第一步。
怎麼做個自由寬廣的人?
人會為爭自由而挺身反抗
當人不自覺每天做同樣的事情,卻不知道做這些事本身就是人的自由。如此的不自覺,就活在好多的埋怨中,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當一個人不說「我」的時候,表示他不敢為自己負責,他會變說「我們」、「你們」或「我們大家」。
不間斷的自覺
活在「我是」的狀態中,而不是「我應該」當中。
把自己找回來
作者:陳怡安
出版社: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出版日期:1996-01-01
生命的神奇在人將回歸自我,尋求自我實現。
人是怎麼迷失自己的?
當生命狀態變成沒有責任感,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訴諸生命的簡單化或膚淺化,我們認為逃離了現狀,一切就都沒問題了。
否定現在,而放棄尋找「更好」的旅程。在此否定與逃避自我中,「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只有當你停下來、當你立定自己才能掌握住機會。
對於一個常迷失自己、關閉自己,卻常歸罪他人的人,該如何去開導他?
優先自問是否已建立溝通,聆聽與同理心的能力。一旦人給了另一個人價值判斷,溝通就終止了。
如何面對自己的依賴心態?
能自我接受的人,往往能不需要依賴,將有寬廣的心接納與原諒他人。
凡事接受=逆來順受?
可能之一是「YES」,但是逆來順受是件難過的事,我所談的「接受」,有一種接受是「我接受我自己的不能接受」(對矛盾和平共處)。懂得對自己誠實,忠於自我。
怎樣重新發現自己?
活出生命的好消息
生命永遠可以更新。你會迫不急待穿上新買的衣服,而不會放在衣櫃裡。有「新」的一天,我們趕快把「新」穿上來,享受「新」的一天。這是新的力量。
人永遠可以再成長。
什麼是真正的自己?
真我的意義。
它永遠是一個「質」的歷練,因為生命是一個偉大的神奇,而「真我」沒辦法用簡單的話語,或用邏輯的體系把每一個人分析得淋漓盡致,然後說那個就是「真我」。「真我」是不間斷的肯定,不間斷的反省,所以才有不間斷的成就。而一個尋找真正自我的人,逐漸對外在的世界也能夠看得透徹,就如同對待自己一樣,他可以在自我成長中的每一個拐彎抹角處瞭解出他自己的意義。
一個人之所以會失望,甚至絕望,最重要的病症就是他怕成為他自己。
如何激發人勇於冒險挑戰極可能的失敗?
想激發一個人的先決條件是要問「你能真實的接受他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看他如此消沉,你能聽出他背後消沉的聲音嗎?可以不把他的消沉當作問題嗎?有些人會把別人的消沉當作問題,給予價值判斷說:「你這大男人或大女人,怎麼這麼大了還如此消沉?」因為看到他的消沉引起你心裡面的氣憤,這樣叫做「不接受」,可是用氣憤是絕對無法幫助一個人的。
所以對一個要自殺的人,如果你好像能感覺到他自殺背後的那麼一份痛苦,他可能就不會自殺了,因為有人了解他。
對一個無法放開自己的人,該給何種建議?
最重要的就是接納他的現狀,先接納他的「不能開放」。
如果他說很恨自己,那你不妨回應:「感覺上你好像對自己非常氣憤。」他可能會說「對!」你也不要說氣憤是沒有用的(價值評斷),因為等於不接受他,等於和他開辯論大會,愈辯溝通愈失敗,因為你不能改變他的想法。
聆聽得深,聽出他的問題和情緒,然後接納他所有的情緒,才是雙方可以開始溝通的第一步。
怎麼做個自由寬廣的人?
人會為爭自由而挺身反抗
當人不自覺每天做同樣的事情,卻不知道做這些事本身就是人的自由。如此的不自覺,就活在好多的埋怨中,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當一個人不說「我」的時候,表示他不敢為自己負責,他會變說「我們」、「你們」或「我們大家」。
不間斷的自覺
活在「我是」的狀態中,而不是「我應該」當中。
作者:陳怡安
出版社: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出版日期:1996-01-01
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1658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