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為我補上自我成長全景圖,缺少的那一塊!130928 心得【閱讀】與成功有約 The 7h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Restoring the Character Ethic

圖片取自網路

todo

  1. done因為太好用,興奮地跟人討論→以老師的身分來閱讀,除了吸收還要發表。在閱讀過程中,應有心理準備,預計在四十八小時內,與人分享或討論讀書心得。
  2. 品德 v.s. 一般成功法,品德才是真正從心打造自己,效果長久。
  3. 個人管理四步驟。確定自己在社會中扮演的每一種角色,以此來分配時間,時間管理只是達成目標的工具。以克服時間管理落得空有效率,但沒人性的缺點。
  4. 聆聽與同理心
某些溝通技巧強調的聆聽-為反應、控制、操制而聆聽,有時甚至對說話者是一種侮辱。
同理心的傾聽,出發點是為了了解而非為了回應。
同理心和同情有些差別,同情摻雜了價值判斷與認同。有時人際關係的確需要多一份同但卻易養成對方的依賴心。同理心也不代表贊同,而是指深入了解對方的感情與理智世界。
溝通時不過份講求理性溝通,對方開始釋放情緒性反應時,又要再恢復同理心的傾聽,處理完情緒,才能有效重新展開理性溝通
傾聽太耗時間。起初的確如此,透過長時間實踐,就會如魚得水。正如醫師不能託辭太忙就不經診斷下處方,溝通也需要投資時間。

summary

  • 品德 v.s. 一般成功法
品德才是真正從心打造自己,帶來的成功效果長久。因為,它建立了系統,而不光是改善現有的系統。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
特別說明互賴,是由獨立個體發展完品德後,再與其他獨立個體互相作用,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 第四代時間管理
第三代時間管理,是目前正流行講求優先順序的觀念,也就是依據輕重緩急設定短、中、長期目標。
這種作法有其可取之外,但過分強調效率,把時間繃得死死的,反而會產生反效果,使人使去增進感情、滿足個人需要以及享受意外之喜的機會。
第四代,主張關鍵在個人管理,維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
集大成的時間管理理論:平衡「重要但不緊急」、「重要且緊急」,儘量放下不重要的,騰出時間。
  • 對人不可講效率,對事才可以
  • 忌好為人師之病。眼科醫生拿自己眼鏡給病人戴的例子。
  • 同理心式的傾聽
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亟於表達自己,卻疏於傾聽。一般人聆聽的目的是為了做出最貼切的反應,根本不是想了解對方。因為我們常以為天下人都跟自己一樣,以己之心即可度人之腹。
  • 具有獨立自主品德的人,才能與其他人互相信賴,才能騰出(不夠獨立、缺少安全感…等)的心神,互助合作,發揮綜效。

content


前言
  • 討論追求圓滿成功的七大習慣。
敞開「改變之門」。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說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Marilyn Ferguson)

第一篇 重新探索自我 (本書基本觀念的建立
第一章 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 品德 v.s. 一般成功法
品德才是真正從心打造自己,效果長久。
作者研究了自一七七六年以來,前一百五十年的作品強調「品德」為成功之本。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們對成功的基本觀念變為依恃個人魅力,其間的差距之大。而個人魅力的說法常是講究技巧。
個人魅力論所強調的重點,如求個人成長、訓練溝通技巧、培養積極思考及發揮影響力,不具效用。它們有時是成功的要素,但非最根本的優點。或許我們循著前人的軌跡開創前程時,太過重視造就自己,忽略了前人所奠下的基礎;或許我們習於坐享其成,已遺忘了自己必須耕耘。
即使我可以運用手段使他人投我所好,為我赴湯蹈火,或對我產生好感,彼此同仇敵愾;然而只要品德有缺陷,尤其是言不由衷、虛情假意,終究成不了大器。
  • 認識個人的心靈地圖
思維(paradigm)這個字來自希臘文,最初是一個科學名詞,目前多半弿來指某種理論、典範或假說。不過廣義而言,是指我們看待外在世界的觀點。我們的所見所聞並非直接來自感官,而是透過主觀的了解、感受與診釋。
簡言之,我們可以把思維比作地圖。地圖並不代表一個實際的地點,只是告訴我們有關地點的一些訊息。思維也是如此,它不是實際的事物,而是對事物的詮釋或理論。
乍到一處陌生地方,卻發現帶錯了地圖,難免有行不得也之苦。同樣地,若想改進缺點,但著力點不對,徒然白費工夫,與初衷背道而馳

第二章 為圓滿人生做準備
  • 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 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習慣組成的。(俗語說)
  •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
  • 本書將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意願」三者的混合體。
  • 成長三階段:
1依賴期:圍繞著「你」這個觀念-你顯顧我;你為我的成敗得失負責;事情若有差著,我便怪罪於你。
2獨立期:著眼於「我」的觀念-我可以自立;我為自己負責;我可以自由選擇。
3互賴期:從「我們」的觀念出發-我們可以自主、合作、統合綜效,共創偉大前程。
特別說明互賴,是由獨立個體發展完品德後,再與其他獨立個體互相作用,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 鵝生金蛋的故事
本書介紹的七大習慣最合乎效能原則,且效果最為持久。它們能幫助你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把握機會以及吸收最多的正確觀念。
我對「效能」所下的定為是-「產出與產能必須平衡」。伊索寓言中有則鵝生金蛋的故事,正可說明。一般人往往自金蛋的角度來衡量效率,也就是產品愈多,效能愈高。可是故事告訴我門,效能包含兩個要素,一個是產出(金蛋)、一是產能(鵝),也就是你藉以達到目標的資產或本領
僅重視金蛋(眼前的成功),無視於鵝(品德)的人,結果會連產金蛋的資產本身都保不住。反之,「重鵝輕蛋」的人,最後可能養不活自己,更不用說鵝了。因此,產出與產能必須平衡,才能達到真正的高效能。
同樣的情形也適用於金融資產。舉例來說,本金與利息相當於產能與流。如果為了改善生活而動用本金,利息收入就會減少,財產總值自然隨之縮水,最後連起碼的生活都無法維持。

第二篇 個人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 (個人應有的三種習慣
第三章 掌握「選擇的自由」-主動積極的力量
  • 主動積極proactivity。主動積極者對外來的刺激無動於衷。他們對外界的物質、精神與社會刺激仍會有所回應,只是如何回應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 愛是一個動詞,愛的感覺是行動所帶來的成果。所請你愛她、關心她、照顧她…你願意這麼做嗎?」在所有進步的社會中,愛都是代表動作,但被動消極的人卻把愛當做一種感覺。
  • 別讓問題制服了你
根據自主程度的高低,人生的問題可分為三類:個人可直接控制(與本身行為有關);個人可間接控制(與他人行為有關);無法控制(已成過去或客觀環境使然)。主動積極的人對影響範圍中的這三類問題,都有應對之道。
可直接控制的問題:解決之道在於改變習慣。
可間接控制的問題:有賴改進發揮響影力的方法來加以解決。(人際關係)
無能為力的問題:我們的責任就是改變嘴角的線條-以微笑、真誠平和的態度,接納這些問題。縱使有再多不滿,也要學習處之泰然,如此才不至於讓問題制才了我們。

  • 信守諾言
讓我們再回到影響範圍上,這個範圍所環繞的核心就是許諾與實踐諾言。對自己、對別人有所承諾,並且從不食言,是主動積極精神最崇高的表現,同時也是個人成長的真義。
對他人的缺失要心存憐憫,別人如何待我,並不重要,要緊的是如何待人。

第四章 鎖定生命的座標-以終為始、全心以赴 (目標管理
  • 生命若即將結束,目標或是重要的事自然浮現,認清目標,解決方案自然出現。此目標適用於個人、關係、以及組織。
  • 先構思再行動。比方出門旅行,要先決定目的地與路線;上台演講,應先預備講稿。明白這個道理,把訂定使命看得與行為本身同樣重要,影響範圍就會日漸擴大。
  • 掌握心中的羅盤
領導與管理的差異就是彷彿思想與行為。管理是有效地把事情做好,領導則是確定所做的事是否正確
在家庭中,為人父母者難免也會落入類似的管理陷阱,只重規矩、效率與控制,忽略了管教的目的、方向與親情。至於個人的生活,可能就更缺乏主導了。終日汲汲營營,卻像無頭蒼蠅般漫無目標。
  • 改寫人生腳本。想清楚真正的目標,以及我能做的下一步、更好的下一步。
  • 你的生活重心是什麼?婚姻,於是,冷嘲熱諷代替了真實的感受,感情用事的結果是失去了方向、智慧與力量。以家庭為重的父母,不能為子女的真正幸福著想,他們的愛往往是有條件的。
  • 以原則為重心。原則是恆久不、歷久彌新的,不像其他重心依恃的是善變的人或物。
  • 善用想像,挖掘生命。前文所提到的構思與實行兩階段,前者須借重右腦的創造力。有時,人會因突發事件(如車禍),在一瞬間由左腦為主的思想型態,變成以右腦為主。「到底什麼才真正重要?我究竟在追求什麼?」

第五章 忙要忙得有意義-要事第一的個人管理
  • 即時間管理
  • 要事第一是透過獨立意志的發揮,建立以原則為重心的處事態度,進而達到有效的自我管理。管理不同於領導。領導是力道十足的右腦活動,有某種哲學為基礎而更近乎藝術,講究的是關於人生目標、使命等大道理。不過大方方向確定後,應實於日常生活,此時管理就顯得異常重要。管理是分析、推理、規畫、應用等左腦擅長的活動。
  • 時間管理理論的演進
如何分辨輕重緩急與培養組織能力,為精髓。
共分四代
  1. 第一代,重利用便條與備忘錄,在忙碌中調配時間與精力
  2. 第二代,強調行事曆與日程表,反映出時間管理已注意到規畫未來的重要
  3. 第三代,是目前正流行講求優先順序的觀念,也就是依據輕重緩急設定短、中、長期目標。這種作法有其可取之外,但過分強調效率,把時間繃得死死的,反而會產生反效果,使人使去增進感情、滿足個人需要以及享受意外之喜的機會。
  4. 第四代,主張關鍵在個人管理,維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

  • 勇敢說「不」
就算掌重點,也有自制力,卻不是以原則(事有輕重緩急)為生活重心又缺乏個人使命宣言。就容易落入無法說「不」的狀況。

  • 集大成的時間管理理論
平衡「重要但不緊急」、「重要且緊急」,儘量放下不重要的,騰出時間。

  • 重人性
對人不可講效率,對事才可以。個人管理的重點在人,不在事。行事固然要講求效率,但以原則為重心者更重視人際關係的得失。因此有效的個人管理偶爾須犧牲效率,遷人的因素。畢竟日程表的目的在協助工作推行,並非讓我們為進度落後而產生罪惡感。浪費時間也是在管理時間的範圍以內。

  • 個人管理四步驟中的確定角色
規劃時間時,是先將時間分配給自己以人的社會角色,(如個人、丈夫、研究經理、學生…)來定義目標,以克服時間管理落得空有效率,但沒人性的缺點

  • 授權、充份信任。討論預期的成果時,重點在成果,不在手段,這才是充份授權。

第三篇 公眾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 (與他人連結的四種習慣

第六章 你不是一座孤島(互信

  • 友誼不可缺少信任,信任不可缺少誠信。(約翰生,英國辭典編纂家兼作家)
  • 認識你自己
這裡,再借用鵝生金蛋的比喻來說明。鵝-良好的互賴關係,會生出完美的金蛋-團隊合作、開誠布公、積極互動以及高效能。為使鵝能夠不斷生金蛋,就得悉心呵護,習慣四、五、六即著眼於此。其次,我們再以感情帳戶作比喻,解析人際關係中產品與產能平的原理。

  • 為感情開個帳戶
帳銀存錢,感情帳戶存信賴。信賴可帶來輕鬆、直接有效的溝通。可增加此存款的是禮貌、誠實、仁慈與信用。
了解別人=傾聽+同理心
注意小節。參考書《嶄新的理所當然》
誠意十足。「雖然是無心之過,可是也不應該,我向你道歉。」

  • 一對一的人際關係。交流高度密集,難度因此更高。

第七章 大家都可以是贏家-雙贏思維的人際觀

  • 工作或是委派的雙贏協議。
彼此預期的結果,包括目標與時限。但方法不計。
達成目標的原則、方針或行為限度。
可資利用的人力、物力、技術或組織資源。
評定成績的標準與考評期限。
針對考評結果定賞罰。
能有協議,雙方勢必有信賴關係。上司採取猜忌的管理方式,無外信賴需重新建立。


第八章 作個「雙向傳播」的聆聽者-知彼解己的溝通原則
  • 例子
假定有一位荒唐的眼科醫師為病人配眼鏡,居然脫下自己的,請病人試戴,誰都知道這是行不通的,可是醫師卻說:「我戴的很好,你再試試,別心慌。」
「可是我看到的東西都扭曲了。」
「只要有信心,你一定看得到。」
經病人一再抗議,醫師居然老羞成怒。
「等我倒楣,好心沒好報。」
這位眼科醫師尚未診斷就先開處,誰敢領教?但與人溝通時,我們卻常犯這種不分青紅皂白遽下斷語的毛病。因此我必須強調,了解別人與表達自我是人際溝通不可或缺的要素。

  • 同理心式的傾聽
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亟於表達自己,卻疏於傾聽。一般人聆聽的目的是為了做出最貼切的反應,根本不是想了解對方。因為我們常以為天下人都跟自己一樣,以己之心即可度人之腹。

某些溝通技巧強調「主動式」或「回應式」的聆聽-以覆述對方的話表示確實聽到,同理心的傾聽有所不同。前者仍脫離不了為反應、控制、操制而聆聽,有時甚至對說話者是一種侮辱。
至於同理心的傾聽,出發點是為了了解而非為了回應,也就是透過言談明瞭一個人的觀念、感受與內在世界。同理心和同情有些差別,同情摻雜了價值判斷與認同。有時人際關係的確需要多一份同但卻易養成對方的依賴心。同理心也不代表贊同,而是指深入了解對方的感情與理智世界。
同理心的傾聽不只是理解個別的詞句而已。據專家估計,人際溝通僅有十分之一透過語言來進行,三成取決於語調與聲音,其餘六成則得靠肢體語言。

  • 心理的空氣
要影響別人,就得受人影響。正因為如此,前面幾章個人修養的工夫益形重要,修養到家才能把持自己,享有內心的平靜與抵禦外在的力量。

  • 溝通不良的四大弊病
自以為是的人有四種反應傾向:
  1. 價值判斷-對旁人的意見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2. 追根究柢-依自己的價值觀探查別人隱私
  3. 好為人師-以自己的經驗提供忠告
  4. 想當然耳-根據自己的行為與動機衡量別人的行為與動機

  • 習慣五的重點
位於個人影響範圍的正中央。人際關係中有不少部分屬於關切範圍,像無法解決的問題、歧見、客觀環境、他人行為等等,都是我們無能為力的。反求諸己,由內而外,能夠傾聽,就能接受影響;能夠接受影響,就能影響人,於是乎響影範圍會日漸擴大。

第九章 統合綜效、威力無比-統合綜效的合作原則
  • 會議桌上的統合綜效
一旦體會過統合綜效、眾志成城的箇中滋味,眼前便會呈現一片嶄新的天地,人也彿脫胎換骨。

  • 溝通三層次
統合綜效的基本心態是: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了解。
溝通的效果根植在彼此信賴程度的高低上具有獨立自主品德的人,才能與其他人互相信賴,才能騰出(不夠獨立、缺少安全感…等)的心神,互助合作,發揮綜效。

  • 尊重差異
假如兩人意見相同,其中一人必屬多餘。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毫無益處,要有歧見才有收獲。
如果能配合雙贏的動機、同理心的溝通技與統合綜效的整合工夫,不僅可破解阻力,甚至可化阻力為助力。


第四篇 全面觀照生命
第十章 最佳的「自我頭資策略」-不斷更新的成長原則
  • 你可以幫助他人成長
儘量發揮他人的潛能,少用記憶力而多用想像力去看待配偶、子女、同事或顧主。不要為成見所囿限,著改用全新的觀點去認識他們,協助他們成為成熟獨立的個體。

  • 七大習慣相輔相成
自立而後立人
人生的四個層面相扣
生理健全有助於心智發展,心靈提升有益於人際關係圓滿。因此,平衡始能產生最佳的整體效果。
本書的七大習慣也唯有在身心平衡的狀態下效果最佳,因為每個習慣之間,都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愈是主動積極(習慣一),就愈能掌握人生方向(習慣二),有效管理人生(習慣三))。能夠不斷砥礪自己(習慣七)的人,方懂得如何了解別人(習慣五),尋求圓滿的解決對(習慣四、六)。同理,一個人愈獨立(習慣一、二、三),就愈善於與人相處(習慣四、五、六)。磨練自,則可以提升前六種習慣的境界。

附錄 一、你是哪種類型的人?-生活重心面面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