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140124 心得【閱讀】我喜歡閱遊,和我自己:可以冒險,也可以流浪

圖片取自網路

todo

  1. 落地書生?
  2. done:買一本《小王子》
  3. 《笛卡兒談談方法》(網路與書出版)
  4. 《六祖壇經》(眾生文化)

summary

content

楊 照 詩與少年時光

  • 因為個人的生囹經驗是如此強烈、獨特,若用「別人的語言」表達,不僅落於陳腐且被平凡化了。於是,敏感的詩人便打破既有的語言的規律,試圖以不平凡的表達方式趨近心中對不平凡的經驗與感受。
  • 抗拒標準答案的形式來理解這個社會。

劉 墉 讀書最好,有夢相隨
  • 我寫過一篇文章「搖一搖,沉澱的愛情」,意思是許多人在一起久了,愛情都沉了底,上面淡如白水,必須找機會搖一搖,使上面的白文與底下「愛情的果粒」重新融合。現在,我要說「搖一搖,沉澱的學問」。當你發現書已經讀死了,記不住了、想不開了,就暫時把書放下,看看外面的綠樹藍天,讓思想馳騁,讓理想飛揚。

黑幼龍 我的未來不是夢
  • 有熱忱、自信、溝通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這些恰巧都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被忽視的。
  • 除非得到你的允許,否則沒有人能讓你自卑。(美國羅斯福總統的夫人Eleanor Roosevelt)

游乾桂 活出自己,活好人生
  • 我們太迷戀學歷,忘了孔子最基本的做人之理。〈學而篇〉中提到,「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便是點出「做人第一、學問第二」的道理。懂得為人之道,才有資格學習好知識。
  • 英國作家培根在《人生論》一文中說得極好:「狡詐者輕視學問,愚鈍者羨慕學問,聰明者則應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未告訴人怎麼用它,運用的智慧在書本之外。」這段話十分貼切,把學歷與學問一詞說得極為皆明。學歷在課本內,學問在課本外;學歷是歷程,學問才是結果。
  • 每個人彷彿都讀了書,卻什麼也不會,分數考得極高,接近滿分,但能力近乎零分,台灣缺專業不缺學業。

辜懷群 學會孤獨,但不孤寂
  • 幾乎都只有一個人,但我總不感覺寂寞。
  • 我熱愛旅行,喜歡一個人背著包到處亂走,習慣用腦子記下許多難忘的美景,每隔一段時間再拿出來回憶。我是那懂整個人跳進去大肆欣賞,企圖記住我眼見的所有一切;像是吸收知識的機器一樣,努力將看到的一切放進心裡,盡力欣賞,完全不需要另外一個人陪伴。
  • 網路世代來臨,擁有個人電腦不過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一回家就往網路上鑽,不只是疏離,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架抩在虛妄上,沒有面對面的溝通的接觸。網路好像讓世界大了起來,但身處其中的每個單一分子卻真實地孤孤。請問,生命中除了網路與手機之外,還有什麼可以證明自己正存在著呢?
  • 有史以來探討寂寞最暢銷的書就是《小王子》
  • 泰戈爾在《飛鳥集》中曾說,「誰如命運似地催著我向前走呢?就是我自己,在身後大跨步走著。」請不要被習慣致命地掌控,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蘇偉貞 租書店的女兒和她的小說時光
  • 因著閱讀,父親老年少鹽少糖生活著實提味不少,我長時間發揮鴕鳥精神,埋在「老爸有小說排遣」的沉沙裡不肯抬頭,並且阿Q式的鼓舞自己將來要如何老。

賀陳旦 書中虫二
  • 虫二者,風月二字去邊也指的是書中風月無邊。

郝明義 越讀者
  • 今日台灣少年被限縮了好奇和想像,太注重教科書與參考書。教科書以外的人生不見了。
  • 許多人要到出了社會才開始重新閱讀但中學與大學長達十年時間對閱讀胃口造成嚴重破壞,且對於閱讀時空、工具、方法不善掌握,難以掌握「網路」和「書本」的使用。
  • 自我解放,要越界閱讀、越界夢想。
  • 不同飲食有不同食用方法。陶淵明的「不求甚解」、諸葛亮的「觀其大略」以及朱熹的「熟讀精思」是享用三種不同食物的不同方法。甜食類的「不求甚解」可也;主食類的「觀其大略」即可;但美食及蔬果則應「熟讀精思」。

蔣 勳 一個讀詩的下午
  • 我想,波特萊爾曾經在小小的妓院閣樓上唱什麼樣的謠曲給姑娘們聽?下午斜斜的陽光照在北非女人黑亮的頭髮上,頭髮裡有肉桂濃重的香。他低頭嗅了一下,要把那午後的濃郁肉體吸進身體裡去。我想,韓波流浪到布魯塞爾的時候是在哪個下午想起了「地獄的季節」,他決定只活到不能再寫詩的年齡。之後,沒有下午了。
  • 我因此在這城市每一個角落尋找著,還沒有一個可以讀詩的下午。這個島嶼還有幾個可以讀詩的角落嗎?
  • 我想有一個下午,十八歲的生命,不想考試、不想教科書、不想分數、不想升學…。那個下午,單純讀一首詩,讓自己年輕的生命不會在不該老的時候就老了,讓自己年輕的生命永遠記得一個可以使生命發亮的下午。

羅智成 閱讀之旅
  • 文字是人類最古老的傳播媒介之一。我愛極了這個簡單的事實。
  • 由於它的古老、原始、粗略、不完全、不確定以及不好使用,在漫長的歷史中,文字因此造就了無數極有能力的書寫它、閱讀它、使用它的人。
  • 文字是粗糙、原始而不好了解的,需要較有輕驗和能力的人才能充分掌握它,從而磨練出許多有能力的讀者。現代化的視聽媒體等於複製了媒體化前的訊息本身,表達遠為近似與完整,較不依賴主動又有能力的讀者,因此漸漸產生了許多沒什麼能力的閱聽人。

我喜歡閱遊,和我自己:可以冒險,也可以流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