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150320【閱讀】人生如果是一個()你想填入什麼?

圖片取自網路

Todo


  1. 推薦此書給家裡的學子們、從前家教學生,跟他們聊聊



Summary


第一部生涯發展。不論是九年十二年國教,考試並不能突顯出學生的人格特質,而成為社會人真正的勝負也不在成績,而是在多元人格與能力的發展。別擔心考試考壞了,你的人生不會辜負你一輩子的。

第二部職場丕變。關於教育與生涯。台灣學校教育仍然是以滿足工廠式製造業人力為架構,卻忽略了現在的多元、服務業發展、體驗式經濟等來的洶洶。在新的產業人力,需要的不是IQ不是物理數學的背頌,而是更多的EQ與多元的人格特質。

第三部發展自我。金錢、權力與名氣的好處,靠本能就能知道,心靈的喜悅和滿足卻是必須學習過後才能感受、體會。這就像小孩子都喜歡吃夜市和麥當勞那種重口味食物,而不喜歡淡雅的日式料理或細緻的法式料理,因為他們還不懂得分辨食材的的鮮甜和醬料的口感。人生也是一樣,心靈的喜悅和滿足要有人文涵養才能體會,沒有培養出這些能力的人,就只能在現實世界裡追逐低俗的品味。


Content


序:用心學習,安心長大,快樂做自己

很多人會在職涯發展、外在成就與自我實現之間感到衝突與矛盾。

本書第一部談生涯觀念、第二部談職場最新的發展趨勢、第三部談生涯發展與自我成長間保持適切的平衡。


第一部:生涯發展的陷阱與智慧


1、棋錯一著,白走十年冤枉路?
如,作者同學自高中考試失利起,一路重讀重考到離開學校,反而在課業顯得輕鬆的環境下,有了大量自主學習並思考的機會,心路歷程其實沒有浪費,最後自己創業成就亦高。


2、人生是複選題,不是單選題
如,作者同學出身良好,家裡一路供他出國念書,工作待遇優渥,一路拚命卡位擔誤戀愛。看著爸爸,人生是個成功的單選題,讀好書就可以得到一切;但我的人生是一道失敗的複選題,得到學位與事業,卻因此失去除此之外的一切。


4、十二年國教爭什麼?
學校教育裡,重要的是你可以學到什麼能力?而工作核薪都一定是根據能力。

如,就算高中聯考失利,有實力的人仍然是後段當中的佼佼者,而同樣可以在大學聯考時考中五大名校。


5、安頓失常與無常的恐懼
後來,有人問我何以能這樣看得開,我想是因為我總會為擔心害怕的事預謀對策;此外,任何事情一旦發生,我都會立即接受它,並且開始索「我要如何走出谷底」,而從不去問「我為何這麼倒楣」,也不在情緒上做無謂的抗拒。


6、輕重、先後與取捨
如,電影《心的方向》,故事男主角自保險公司精算師退休後,妻子也沒等到承諾的旅行就過逝,無所是事的他,開著露營車長途跋涉去看即將結婚的女兒,路上碰到熱情夫妻邀他晚餐,卻因寂寞對那位太太表錯情,羞愧的落荒而逃,才明白被他冷落的妻子有多寂寞。找到女兒,才發現未來女婿非常庸俗,根本配不上他女兒,他決心要阻止,卻讓女兒痛苦,他的關懷這一生來得太遲。導演似乎是在暗示我們:每個人得到的愛,剛好等於他所付出的。


8、後悔是最無聊的事
夫妻要做的共同決定好像還真比商場的合夥人更多,而且衝突更密集,可以溝通的時間卻更少。


第二部:職場丕變,顛覆傳統生涯觀念


製造業創新的原動力已經從技術導向轉為「使用者需求」導向,理工學院卻還是普遍不關心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同理心的培養。


10、I型、T型與π型人的迷思
IEDO對T型人的見解獨具卓見,徵才時強調的不是應徵者的技術廣度,而是他們的發展潛力與人格特質:

1對別的專長領域充滿好奇與興趣,甚至真的願意去了解,去學習;

2跟別人合作的過程中,會注意到★別人的貢獻,而不會自我中心,只看到自己的貢獻;

3願意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切身感受別人的需要,而不會固執己見。


13、職場沒有窄門
為了進入嚮往的公司,更積極的辦法是考證照。此外,還可嘲用「社會人士」的身分,到任何一所大學申請「隨班附讀」;只要你獲得授課教授同意,並且到該校的進修推廣部繳費,就可以跟該校學生享受完全一樣的待遇:聽課、點名、考試、繳報告、打成績,最後還可以申悄到修課成績單,證明自己有跟該校學生相同實力。


14、我要念冷門科系
只要大學時期培養出讀書和思考的能力,找個容易就業的碩士念,花兩年就可以取得職場敲門磚和謀生的技能。


15、成績單上看不見的才華
科技業和服務業的創新原動力將逐漸從技術面淡出,轉而傾賴「知道別人的感受」、「看見別人的需要」、「聽見別人的心聲」的能力,想像的能力,和聽覺與視覺的美感能力,也就是所謂的情緒智商(EQ, 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和文化智商(CQ, cultr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但是既有教育制度仍然不重視這些能力的開發,學校的學習評量制度更是嚴重忽視情緒智商,使得學生在這方面的稟賦不被肯定,甚至被壓抑,要等到就業之後才有機會在職場上被看見,甚至發光發熱。

其實,職場上需要很多種與成績無關的能力和特質:精明、幹練、可靠、溫馨、熱情、貼近人心、善於察顏觀色等等。發明需要的是創意和數量能力,行銷人才要懂得人心和察言觀色,主管要擅長語言溝通與化解利益衝突,領導人才要對市場有敏銳嗅覺,而且擅長獎懲與利益分配。

為什麼要上大學?

對於性向明確、有能力學且願意的人而言,大學是遠比職場更有效率,更深刻的學習垤所。如果你沒讀過大學直接報盛班,你只能零碎的從做中學,自己偷學,自己想辦法彙整零碎的智識和技巧,自己想辦法「參悟」它們背後的導理;所以,職場上學的東西最後經常落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know how but dont ' know why),這是一種自力學習,是隨機的、靠運氣的、淺碟式的學習。

大學呢?教科書通常彙整過去百年來天才們的心血結晶,由全球最頂尖的學者撰筆,由熟知大學用書所需特色的出版社編輯,由學養精深的教授講授;而講程的安排秩序與課本的內容都是由淺入深,有條不紊,系而統之,整個學習過程就是在引導學生一步步爬上巨人的肩膀,以便學出深度、廣度與系統性。

但是如果你在大學裡根本讀不下書,那還遠不如進入職場實地磨練四年。大學給你的是成長的機會和養分,而不是成長的保證。


第三部:怎樣活,才能多一點自我


你的理想在現實上不見得最有出路,你的志願也往往跟別人的評價是衝突的,如果太在意外在的成就和別人的評價,你就很難活出理想,活出自我。


18、外在的成就與真實的自我
能贏得掌聲的事情不見得都值得做,而值得做的事情卻不見得會贏得掌聲。(如,心理學的從眾行為。)

作者每一年都會回顧自己的成長與收獲,因此不需要跟別人比,就知道自己得到了什麼,以及過去的一年值得否。


20、人生更美好的可能
古希臘七賢之一的索倫(Solon of Athens)也曾講過:「惡人常富有,而賢人常貧窮。但我們不會用美德跟他們換財富,因為美德常駐,而財富卻每天都在更換它的主人。」

梭羅在《湖濱散記》寫道,我到森林去,因為我希望清醒地過活,只去面對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實,看我是否能夠從它學到智慧,而不要在臨死的時候,才發現我根本不曾活過。我不要任何跟生命無關的東西,活著是太珍貴的事情。除非絕對必要,我絕不輕易放棄。我要活在最深刻的生命裡,並且盡情吸吮人生的精髓。

金錢、權力與名氣的好處,靠本能就能知道,心靈的喜悅和滿足卻是必須學習過後才能感受、體會。這就像小孩子都喜歡吃夜市和麥當勞那種重口味食物,而不喜歡淡雅的日式料理或細緻的法式料理,因為他們還不懂得分辨食材的的鮮甜和醬料的口感。人生也是一樣,心靈的喜悅和滿足要有人文涵養才能體會,沒有培養出這些能力的人,就只能在現實世界裡追逐低俗的品味。

離開學校之前,每個學生只會知道自己的成績表現,而不知道自己還有那些其他能力。


人生如果是一個( ),你想填入什麼?
作者:彭明輝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12-24
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289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