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路 |
todo
- 判斷一本書是否值得做分析閱讀?先看書名頁,快速看過序→研究目錄頁,看架構→若有索引也先檢閱,看涵蓋了哪些議題→書衣→最後一步,把書打開來,東翻西翻,唸個一兩段,有時僼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
- 偉大的作者也是偉大的讀者,想要了解他們,不妨讀一讀他們在讀的書。
summary
- 本書架構出,如何與書、與作者對話?把讀者拉到平等的位置,與作者溝通。不如說,如何一個不在眼前的朋友深度溝通。
- 本書是為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分析閱讀)、學術研究(主題閱讀,作者是學校老師,因為學生列書單做研究的能力不足,而寫此書)(前題作者並沒有特別寫出來的,如此費工,是特別對自己影響深遠的書,因此做努力。)
- 大部分學習類的書以論說性作品為大宗,又包含實用性(有關行動的問題)及理論性(知識相關)。尤第一篇、第二篇的閱讀方法,特別是為理論性書為使用對象。
- 理論性作品可劃分為歷史、科學(與數學)、哲學。實用性作品則任何界限。
- 分析閱讀的規則,是在找出一本書(理論性的書)在談些什麼:
1. 分類,依照書本的種類與主題做分類。
2. 摘要,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些什麼?
3. 整理綱要,依照順序與關係,印出全書的重要部分。將全書的綱要擬出來之後,再將各個部的綱要也一一列出。
4. 命題,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5. 共識,詮釋作者使用的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
6. 主旨,從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 論述,找出作者的論述,重新架構這些論述的前因後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張。
8. 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那些問題?還有那些是未解決的?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定那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2. 摘要,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些什麼?
3. 整理綱要,依照順序與關係,印出全書的重要部分。將全書的綱要擬出來之後,再將各個部的綱要也一一列出。
4. 命題,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5. 共識,詮釋作者使用的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
6. 主旨,從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 論述,找出作者的論述,重新架構這些論述的前因後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張。
8. 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那些問題?還有那些是未解決的?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定那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 第三篇起開始談實用性,以及其他各種文字性質的文章
- 閱讀是為了向比我們強的人學習理解我們所不了解的事物。(報導、新聞等僅是資訊,需要更深入才是學習,尤其學習是費力的!)
- 蒙田說:「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第一種無知是連字母都沒學過,當然無法閱讀。第二種的無知,卻是讀錯了許多書。
- 受教是一種美德。最能學習的讀者,也就是最能批評的讀者。完全讀懂了再評論(跟評價一個人相同,我們不輕易評價人)
- 關於評論,暫緩評論,也是一種選擇。在你說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暫緩評論」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說:「我了解了」
- 哲學家所提出的問題,比其他任何人所提的問題都簡單而重要。孩子的問題除外。
圖片取自網路 |
content
第一篇 閱讀的層次
第一章 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 電視觀眾、收音機聽眾、雜誌讀者所面對的是一種複雜的組成--從獨創的華麗辭藻到經過審慎挑選的資料與統計--目的都在讓人不需要面對困難或努力,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緒。但是經過這些精美包裝的資訊效率實在太高了。讓觀眾、聽眾或讀者根本用不著自己做結論。
- 主動的閱讀。
好例子,就閱讀的接收與作者的互動。如,
捕手在接球時所發揮的主動是跟打擊手或投手一樣的。投手或打擊手是負責「發送的工作」,他的行動概念就是在讓球動起來的這件事上。捕手或外野手的責任是「接收」,他的行動就是要讓球停下來的這件事上。兩者都是一種活動,只是方式有點不同。如果說有什麼是被動的,那就是那只球了。球是毫無感覺的,可以被投手投出去,也可以被捕手接住,完全看打球的人如何玩法。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也很類似。寫作與閱讀的東西就像那只球一樣,是被主動、有活力的雙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開始的,另一方終結的。
捕手(讀者)的藝術就在能接住任何球的技巧。閱讀的藝術也在盡可能掌握住每一種訊息的技巧。只有當捕手和投手(作者)密切合作時,才會成功。(此比喻有一點不恰當之處,球是個單純個體,不是被完全接住,就是沒接住。而一本作品卻是一個複雜的物件,可能被接受得多一點,可能少一點。)運用閱讀以增加資訊與洞察力,與運用閱讀增長理解力是很容易區分出來的。
- 閱讀的目標: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
第二種意義,讀原本不怎麼了解的東西。
簡單來說,我們只能從比我們更高桿的人身上學習。只要我們努力運用本書中的技巧在有益的讀物上,每個人都能讀得更好,學得更多,毫無例外。
- 閱讀就是學習:指導型的學習,以及自我發現型的學習之間的差異
蒙田說:「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第一種無知是連字母都沒學過,當然無法閱讀。第二種的無知卻是讀錯書。
- 老師的出席與缺席
第二章 閱讀的層次
- 追尋理解。「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by Francis Bacon。
第三章 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 更高層次的閱讀與高等教育
- 不能再假設所有的學生都能做到有效的閱讀。基礎指的是,懂得文字本身。
第四章 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 檢視閱讀一: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
- 檢視閱讀二:粗淺的閱讀
- 閱讀的速度
- 理解的問題
- 檢視閱讀的摘要
第五章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 主動的閱讀基礎:一個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
- 如何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
- 三種做筆記的方法
分析閱讀:記下概念
主題閱讀:記下辯證(針對一場討論情境的筆記,這場討論是由許多作者所共同參與的)
第二篇 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第六章 一本書的分類 理論性或是實用性的書
- 書籍分類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要跟隨這些書辭的指導,那就應該學習以適當的態度來閱不同的書。
第七章 透視一本書
分析閱讀後,要能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最多幾句話(一小段文字)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
- 駕馭複雜的內容:為一本書擬大綱的技巧
你可能猜對了一本書的主題重點,但你還是需要自我訓練,證明你是「如何」,又「為什麼」這麼說。因此,要求你將書中的重要部份列出綱要,並說明這些部份如何印證,發展出全書的主題,就有於你掌握全書的重點摘要。
- 閱讀與寫作的互惠技巧
- 發現作者的意圖
理論性書的問題:某件事存在嗎?是什麼樣的書?發生的原因是什麼?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存在?或為什麼會有這件事的存在?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造成的影響是什麼?特性及特徵是什麼?與其他類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關連性是什麼?這件事是如何進行的?
實用性書的問題:有那些結果可以選擇?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手段才能獲得某種結果?要達到某個目的,應該採取那些行動?以什麼順序?在這些條件下,什麼事是對的或怎樣才會更好,而不是更糟?
- 分析閱讀的第一個階段
- 分析閱讀的四個規則,是在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麼:
2. 摘要,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些什麼?
3. 依照順序與關係,印出全書的重要部分。將全書的綱要擬出來之後,再將各個部的綱要也一一列出。
4. 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第八章 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義
雖然有的作者說明或架構不懂,若讀者是自主學習,就要靠自己學懂,即使不通順。找出詞義雖難,但卻是理解作者的唯一途徑,就像貼心地想朋友談話時,真正表達的是什麼?
找出重要的關鍵字,確認每個字不同義的轉換,並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義,你對一本書的理解力就會增加非耐了。很少有此小小的習慣改變,卻會產生如此宏大的效果。
第九章 判斷作者的主旨
- 單字詞義
- 專門用語及特殊字彙
- 找出字義
找出重要的關鍵字,確認每個字不同義的轉換,並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義,你對一本書的理解力就會增加非耐了。很少有此小小的習慣改變,卻會產生如此宏大的效果。
第九章 判斷作者的主旨
分析閱讀到此,目的是在詮釋作者的意圖,及乎和第一階段發展方式背道而馳,第一個階段的目的是掌握結構大綱。我們原先將一本書當作是個整體,談到書中的主要部分,再談到次要的部分。不過,你可能也猜得到,這兩種方法會有交集點。因此,這兩個過程,掌握大綱與詮釋意圖,在主旨與論述的層次中互相交集了。你將一本的各個部份細分出來,就可以找出主旨與論述。然後你再仔細分析一個論述由哪些主旨,甚至詞義而構成。等這兩個步驟你都完成時,就可以說是真的了解一本書的內容了。
- 句子與主旨
閱讀論說性的作品,除非你能越過語言的表象,看出其中的意義,否則你就無法處理有關詞義、主旨與論述--思想的要素--的問題。只要文字、句子與段落是不透明的、未解析的,他們就是溝通的障礙,而不是媒介。你閱讀了一些字,卻沒有獲得知識。
- 找出關鍵句
讀者一定要替自己找出作者的關鍵句,如果發現在閱讀時,有的一讀便懂,有的卻難以解理時,他就可以認定這個句子是含有主要的意義了。
找出主旨的線索,不是在前提就是結論中。
為了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句子而暫停,而不會為了感到困擾的句子而暫停。
- 找出主旨
不求理解而只背誦文字,只是成為文字的奴隸。
- 找出論述
- 分析閱讀的第二個階段,找出一本書到底在說什麼
6. 從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 找出泉署的論述,重新架構這些論述的前因後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張。
8. 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那些問題?還有那些是未解決的?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定那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第十章 公正地評斷一本書
閱讀一本書是一種對話,讀者是最後一個說話的人,就是公正地評斷它。
同意一本書就要接受它的論述,無論是論說或是實用,就是希望讀者採取行動。
一本好書值得主動的閱讀。主動的閱讀不會為了已經了解一本書在說什麼而停頓下來,必須能評論,提出批評,才算真正完成了這件事。
- 受教是一種美德
- 暫緩評論的重要性
在你說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暫緩評論」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說:「我了解了」
缺乏理解,無論肯定或否定的意見都無意義。
第十一章 贊同或反對作者
- 偏見與公正
適用於論說性的書,但不適用於小說、詩集
第十二章 輔助閱讀
到現在才提出外在閱讀的主要理由是:許多讀者太依賴外在的輔助了,我們希望你了解這是毫無必要的。一本書困擾住你時,我們也不會建議你去閱讀評論這本書的文章。整體來說,在你找尋外力幫助之前,最好能自己一個人閱讀。如果你經常這麼做,最後你會發現愈來愈不需要外界的助力了。
- 相關經驗的角色
驗證自己是否適當運用自己的經驗,來幫助自己讀懂一本書呢?←你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若有即大致了解重點)否則就該重新回到原點,再讀一次他的論點。
- 其他的書可以當作閱讀時的外在助力
讀與巨著相關的著作,且依寫作年表前後來閱讀,有些書的對話是有時間順序的。
- 如何運用導讀與摘要
讀導讀書是很有趣的事。你已經讀過全書,也都了解了。而那位導讀者也讀過這本書,甚至可能讀了好幾次,他對這本書有自己的理解。你接近他的作品時,基本上是與他站在同一個水平上的。然而如果你在閱讀全書之前,先看過他的導讀,你就隸屬於他了。
- 如何運用工具書
- 如何使用百科全書
字典是關於文字的,而百科全書是關於事實的。
非是索引都是依字母排序的。與目錄不同。
第三篇 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 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
- 說服的角色
- 贊同實用書之後
第十四章 如何閱讀想像文學
- 讀想像文學的「不要」
論說性作品是教導我們基本的原理,而想像文學則藉由創造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經驗,教道我們衍生的意義。
在你衷心感激作者試著為你創造的經驗之前,不要批評一本想像的作品。
最後,不是反對或贊成。而是喜歡或不喜歡。
第十五章 閱讀故事、戲劇與詩的一些建議
讀通這些文學作品,唯一要做的就是去感受與體驗。
- 如何閱讀故事書
小說能碰觸到潛意識的層面。
在故事書中--小說、敘事詩或戲--公理正義確實是存在的。(*儘管這個世界不是,我們在故事中尋找認同)因此,在批評小說時,我們要小心區別這兩種作品的差異:一種是滿足我們個人特殊潛意識需求的小說--那會讓我們說:「我喜歡這本書,品然我並不知道為什麼。」另一種則是滿足大多數人潛意識需求的小說。用不著說,後者會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代代相傳。
- 關於史詩的重點
「史詩的文體包括三個方面:(1)韻文(2)散文(3)散韻結合」(
世界上最長史詩《格薩爾》的藝術形式)
- 如何閱讀戲劇
- 關於悲劇的重點
希臘悲劇,是一次演出三幕的,三幕談的都是同一個主題。
- 如何閱讀抒情詩
接著重讀一遍--大聲讀出來。朗誦出來,你的耳朵會抗議眼睛所忽略的地方,詩中的節奏或是有押韻的地方,能幫助你把該強調的地方突顯出來,增加了解。
多搜集關於作者及背景的資料,幫助了解。
第十六章 如何閱讀歷史書
- 定義:針對過去某段時期、某個事件或一連串事件的敘事。所謂的事就是「故事」。
- 難以捉摸的史實
- 歷史的理論
歷史學家靠編纂、套上個人主張的假設歷史人物的行為模式。
- 歷史中的普遍性
- 閱讀歷史書要提出的問題
- 如何閱讀傳記與自傳
閱讀傳記就像閱讀歷史,盡可能去閱讀你能找到的資料。
- 如何閱讀關於當前的事件
即使當前事件,我們仍然極難擁有足夠的事實佐證。
記者,只是掌握一小範圍內所發生的事,再報導出來的人。
第十七章 如何閱讀科學與數學
一是偉大的科學與數學經典之作、二是現代科普著作。
- 了解科學這一門行業
第十八章 如何閱讀哲學書
- 哲學家提出的問題
中世紀的文化多半以口述方式流傳,部分原因可能是當時書籍很少,又不易獲得。一個主張要被接受,被當作是真理,就要能接受公開討論的測試。哲學家不再是孤獨的思考者,而是要在智力的市場上,接受對手的挑戰。(來挑戰邏輯上的正確性)
史賓諾莎的《倫理學》是用嚴格的數學方式表現。
- 閱讀哲學的提示
如果哲學前後說法不一,你就要判斷他所說的兩個想法中那個才是真的。
- 釐清你的思緒
哲學家所提出的問題,比其他任何人所提的問題都簡單而重要。孩子的問題除外。
- 關於神學的重點
- 如何閱讀「經書」
第十九章 如何閱讀社會科學
- 什麼是社會科學?
- 閱讀社會科學的困難處
- 閱讀社會科學作品
第四篇 閱讀的最終目標
第二十章 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用於主動探討議題
- 在主題閱讀中,檢視閱讀所扮演的角色
- 主題閱讀的五個步驟
- 透過檢視閱讀,找出相關的書以及相關的章節,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而閱讀,而不是為了這本書本身的目的而閱讀。找出這本書對你的主題有何幫助?
- 在主題閱讀書是書在服務你,而不是你在服務書。是最主動的一種閱讀法。
- 帶領作者們與你達成共識,簡單來說,是一種大量的翻譯工作,建立共通的詞彙加諸在眾作者身上。
- 建立一組不偏不倚的主題,讓作者們來回答問題。列出問題清楚,先組織化架構化,研究的「概念或現象」的存在或特質有關。
- 分析討論
- 客觀的必要性
以論說性的作品為主。而在主題閱讀中,是以難以包含小說、戲劇與詩是很困難的。
- 如何應用主題工具書
第二十一章 閱讀與心智的成長
良好的閱講基礎在於主動、也就是能提出問題來。
- 好書能給我們什麼幫助
- 書的金字塔.生命與心智的成長
自己找出有特殊價值的書來,學習關於閱讀與生命,這些層次遠超過我們的書,就是偉大的書。而世上偉大的書對一個人來說不超過一百本。
附錄一 建議閱讀書目
附錄二 四種層次閱讀的練習與測驗
如何閱讀一本書(修訂新版)
• 作者: 艾德勒,范多倫/著
• 出版社:台灣商務
• 出版日期:2003/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2609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