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140427 心得【電影】性愛成癮的女人 1 Nymphomaniac: Vol. I (2013)

圖片取自willsanders網站
推薦原因至多五星

  • 故事★★★★
  • 演技★★★
  • 執行★★★
  • 音樂★★★
  • 新意★★★★

.精緻、流暢、直上銳利刀鋒的對白,彷彿民俗療法刀療一般的刀尖不時滑過頸項,危險不安,卻換來一陣爽快。拉斯馮提爾 Lars von Trier 這次完全震憾教育,劇本/導演都自己來。

"For me love was just lust with jealousy added; everything else was total nonsense. For every hundred crimes committed in the name of love, only one is committed in the name of sex."
- Joe

“Perhaps 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me and other people is that I’ve always demanded more from the sunset. More spectacular colors when the sun hit the horizon. That’s perhaps my only sin.”
- Joe

.藉用女主角 Joe(Charlotte GainsbourgStacy Martin飾)與陌生人的對話,回溯她性成癮生命過程(兒時至五十歲)自述,以及陌生人學識深厚卻總能三言兩語之懂同理, Joe的價值觀與生活一切與她獨特的性成癮綿密結合,性就是她的語言她的倫理與道德。透過陌生人借用飛釣法、音樂、文學等等比喻,說理給我們觀眾,客觀而超然地看待 Joe與她與眾不同的一生,而不做任何價值評斷,即便在世人標準看來 Joe活得不可思議,但我也能尊重甚至有些欣賞她的理直氣壯。

從來沒有人要 Joe去接受治療或什麼的。

理所當然地,故事簡化了許多,比如說她沒有染上性病而英年早逝,沒有因為眾多性友糾葛遭受報復…等等。

.拉斯馮提爾無與倫比的細膩鏡頭、創意、多元切題的音樂,以及一切的一切,只讓我更加欣賞 Joe的灑脫以及陌生人的包容。

好不容易看完的(下)集,超精彩神作!
140821 【電影】性愛成癮的女人(下)/Nymphomaniac: Vol. II (2013)

延伸閱讀,反面評論文章:一場華麗的掉書袋競賽:《性愛成癮的女人》



Director:

 Lars von Trier

Writer:

 Lars von Trier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140207 心得【閱讀】讓天賦自由 The Element: 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

圖片取自網路
todo

  1. 查:從靈魂到搖擺卡內基演唱會(the Spiritual to Swing Concert at Carnegie Hall)
  2. 查:泛藍調調(Kind of Blue)
  3. 買《向生命下戰帖》

summary


  • 透過教育,以及自我認知,人能找到自己的熱情與天賦,將之結合,就是創造天命。
  • Ken Robinson是TED X TALK最受歡迎的講師之一,主要談熱情與教育,學者出身的他做了許多研究,演講太動人,買了書回來看,書就有點累人了。多以例子說明與天命相關的主題,內容沒有架構,欠缺工具,可惜了點。

content


引言

相去甚遠的個人是如何開展他們的人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人生、孩子的教育,以及各種組織的運作。本書舉出大量例子。
定義:我採用「天命」二字,指稱「喜歡做的事」與「擅長做的事」能夠相互結合的境界。

第1章 找出天賦與熱情

天命能為人類潛能賦予不同定義,在每個人身上也以不同的樣貌展現,但天命的組成元素卻是共通的。

現今服務滿足工業經濟體工作者需求的教育,灌輸給學生非常狹獈的「智力」與「能力」,同時,又高估了特定的資質與才能。因此造成學校漠視其他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非數理以外的,如體能、藝術),也忽略了這些能力對於維繫個人與社群生命的影響力。
現在定義的智力只展現於特定領域,尤其是數學與語文。

現今教育澆熄學生的創意。我們的教育系統非常注意標準答案。

潛在危機。許多人把熱情拋在一邊,從事不十分熱中的工作,只為了獲得物質安全感。事實上,你為了維持生計而接受的工作,很可能在未來十年之內就被發包到海外去了。如果你從未學習如何進行創意思考,並探索自己真正的才能,到時候你該做什麼呢?

如何發掘自己與他人的天命?這並沒有固定公式,我們並不侷限於單一天命。你可能對多個領域懷抱相等的熱情,而有些人的熱情與天資或許只限於單一領域。

但對某些人而言,數學就像詩或音樂一樣美麗動人。你必需找到自己的創造力,你要先了解自己有能力做什麼。

長久的自律,源自於個人熱情。

你能否歸屬於天命,經常也取決於是否結識其他懷抱相同熱情與奉獻精神的人。(參考第5章)

第2章 一定有屬於你的才華

創意與革新的天敵就是「常識」,就是你完全不再花時間去理解的事。(REF 130814 心得【閱讀】嶄新的理所當然

智力的定義是基於語文與數學推理,有一套辦法可以得出量化的結果。

第3章 誰都能飛
本章討論的範疇是個人的創造力

你可以把創造力視為「應用想像力」。想像力並等同於創造力,創造力可以將想像的過程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我認為創造力就是「發明有價值的原創巧思」。想像力有時完全是內心活動,你可以一整天沉浸於想像,卻不被他人發現。若沒有任何實際行的,就不可能被認為具有創造力。

第4章 忘我的境界

書中人物以自己的例子點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如果我能隨心所欲,如果我不必擔心生計或他人對我的看法,那最想做什麼?」

第5章 尋找讓你看見自己的伙伴
伙伴,可能是互相促進熱情的同好、前輩、典範、互補的人、觀眾…當然也可能是自己

你必須找到適合的族群,才有助於找到天命。相反的,如果你深深覺得與目前的族群格格不入,或許就該轉頭往他處去尋找了。

族群並不只是讓你獲得認同與互動的機會,還能給你啟發與刺激,促使你突破限制,創造更高的成就。

綜效
《七個天才團隊的故事》(Organizing Genius: The Secrets of Creative Collaboration)中稱之為「偉大團隊」,也就是興趣相投的一群人合作之後,所創造的結果遠超過其中任何一人的極限,也大於個人能量的總和。「偉大團體的功能可能是鞭策、監督,或諮商,也可能提供靈感、支持,甚至是愛。」

不會產生綜效的人群的例子
球迷之間這種共同著迷的狀態,並不能使他們成為本書所謂的族群,這類型的族群通常無法讓你因為實現自我,而到達天命狀態。

第6章 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
接受你的恐懼(他人的否定、恐懼被人發現自己的缺陷),但依然放手去做 (REF 《脆弱的力量》

追求成功的最大障礙,可能就是自我懷疑與他人的否定。
相較於自我批判與內心的恐懼,其實別人的批評還比較容易克服

群體的力量在於認可成員的共同利益,集體思考的危險則是抹滅了個人判斷力,一個團體若思想一致、行動一致,那麼跟一群魚有什麼不同?
群體的好處是提供相互支持的堅強力量,壞處則是助長了全體一致的思想與行為。既然追求天命的重點在於發現自我,你若被困在一個必須從眾的環境中,便無法發現自我,因為你無法在群體裡成為獨立個體。

第7章 幸運來自你的態度

你的強項與熱情若能結合,才能踏上通往天命的路途。

威爾森一直認為,雙眼失明是「一件麻煩事,但絕非令人一蹶不振的痛苦」,他的人生態度殊為典範,帶給世人無比的激勵與啟發。他失去視力,卻仍具有遠見,也轟轟烈烈證實了生命並非由過程中的遭遇來決定,而是你面對遭遇時所採取的態度。

本書中介紹的人物卻全是以積極的態度「走運」,他們的態度與實際作為配合得天衣無縫,因而能發掘機會,並自信滿滿地把握機會。
韋斯曼博士的實驗。安排兩位受實驗者去咖啡店,留錢讓他們都撿到。一位是自認幸運者撿到了還請旁邊的陌生人也喝一杯,他表示撿到鈔票也認識了新朋友。而一位自認不幸的,說他想不到有遇到任何幸運的事。
敞開心胸、接受新機會的方法之一,就是「刻意」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尋常的情況,你因此把世界看成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地方,並善加利用某些大有可為的機會。

第8章 辯認生命中的良師

良師的功能當然是雙向的,獲得良師固然重要,同樣重要的卻是成為他人的良師。你甚至可能在輔導他人的同時,也找到自己的天命。

第9章 人生永遠不嫌遲

你的能力有可能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以不的強度展現。因此,你有多次機會可以重新成長、重新發展,也有多次機會可以重新發揮潛藏的能力。(生命發展是非直線線性的

百分之七十的美國人其實並非真的老化,而是退化。原因就出在生活方式。如果你已經五十歲,但勤於動用腦子與身體,吃得健康,對生命懷抱熱情。而你四十四歲的鄰居呢?他的工作有如死胡同、每天吃兩餐炸雞翅、不愛費力動腦、舉起啤酒杯就是每天最激烈的運動。我想你一定比他年輕,而且是就身體狀態而言,扎實年輕許多。

只要是著重「經驗」的領域,年紀都是資產而非負擔。

永遠充實的生命。奧克拉荷馬州的雅致生活中心( Grae Living Center)是一間養老院,他們開設托兒所與幼兒園教室,讓老人們當孩子的書伴,陪孩子念書,有人陪伴的孩子學習能力提升了,而老人的壽命也提升了。

第10章 當興趣不能餬口時

為了找到天命歸屬,你不見得必須丟開一切,砸下每一天的每一分鐘。為了追求自己的熱情,而拋開人生的職責或工作,對某些人而言實在不切實際。( REF 《下班後的黃金8小時》

第11章 學校的好成績不等於人生的好成績
教育對孩子的幫助
教育該做到:跨主題領域、因材施教

教育應該是引令我們找到天命的主要力量之一,卻經常提供相反的功能。該如何解決呢?

真正解決教育的困境,唯一的法做就是讓懷抱教學熱忱與創意的老師獲得充分授權,並設法點燃學生的想像力與學習動機。
學科間並不是獨立,設立時應該是互相連結的。如數學與音樂、理化與歷史…都可能。
課程設計應該個人化。例如,餐飲有兩種一是速食模式(如麥當勞),雖然食物不健康,但有一定的品質保證。二是品管模式(如米其林餐飲評鑑指南),評鑑過程無一體適用的規則,由美食家進行評量,這些專家深諳門道,知道什麼是真正好餐廳,使入列的餐廳除高水準外,卻各有獨特風味。

多數教育改革的重點都是課程與評量。首先教育當局常試圖主導課程內容,具體規定學生該學些什麼。這樣的做法只是更強化已過時的科目階級制度。教育當局也更重視「評量」。這個概念本身並沒有錯,問題在於方法。因而更加壓抑教學系統的革命力與創造力。

容我在此澄清,我並不反對制式測驗的原理。我若接受身體檢查,也希望是標準檢驗方式,我要知道自己的血糖與膽固醇與別人比起來是多高,我要醫生使用標準化的檢驗與評量方式,而不是他開車上班途中自己發明的辦法。但測驗只是診斷過程的一部份,醫生必須知道如何解讀檢驗結果,並根據個人生理狀況,告訴病人該採取什麼措施。教育亦然,測驗結果而言,學生該有何措施?

教育體系其實不需要改革,他們需要的是轉型。轉型的關鍵也不是追求一致性,而是要適應個體的需求,發現每個孩子的個人天賦。

教學跨領域整合,例子之一。如,十歲孩子學習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時,就在科學老師的協助下製作斷頭臺,然後由戲劇老師排演一場審判、執行死刑,甚至一邊學幾句法文,我們還「處決」了幾位老師。

預設孩子有創意的學校。一九六○年代,義大利北部的小鎮瑞吉歐.艾密利亞( Reggio Emilia)出現突破性的幼兒教育法,如今已是全球皆知的「瑞吉歐教學法」。此教學法設計孩子都有旺盛求知欲。

例子。美國賓州的 A+校園(A+ School )此計畫鼓勵老師使用的教學工具包含:概念構圖、教學主題網絡設計(在不同科目之間建立關連)、研擬特定的課堂討論要點,、設立跨學科主題教學小組,以及課程交互整合。這些學校以實際體驗的學習方鋨設計課程,使用改良過的評量工具,幫助學生隨了解自己的進步,也鼓勵不同學科的教師之間、學生之間,以及學校與社區之間彼此合作。學校的基礎設施不但能輔助教育計畫,還能以特殊的方式實施州政府規定的課程,所營造的環益竟也能讓學生與老師都有高昂的上課情緒。

教育的未來發展所憑籍的原則並非「一體適用」,而是「因材施材」;不是鼓勵群體思考或「去個人化」,而是以靈活的方式深入探索人類多元的潛能。

讓天賦自由(10萬冊紀念版)

The Element: 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140401 心得【閱讀】金字塔原理:思考、寫作、解決問題的邏輯方法

圖片取自Vyacheslav Mishchenko網站

todo

  1. 加強溝通的效率
  2. 重讀part 2, part 3

summary

  • 本書主要用於商業文件寫作,特別是溝通與推論。
  • 進行分類和概括的動作三項原則:
  1. 金字塔結構中,依何一層的觀點永遠都必須是他們下面成組觀點的總結。
  2. 每組觀點永遠都必須具備相同的特性。
  3. 每組觀點永遠都必須按照邏輯順序組織。

content


前言
加強邏輯,刻意強迫自己先想後寫

Part 1 寫作的邏輯

如何寫得更「清楚」,關乎句子寫作的結構。通常是作者表達觀點的順序與讀者的大腦處理它們的能力發生衝突。對於讀者而言,最簡單的順序是先接收主要的、更為抽象的觀點,接著他才需要去接受次要的、支持性的觀點。在金字塔結構下這些觀點的關係:
可以是縱向--亦即任何一層的一個觀點都將永遠是下面一層成組觀點的總結;
也可以是橫向-幾個觀點因為共同呈現一個邏輯論點而被歸類成一組。

只要從頂點沿著這個金字塔架構的分支往下走,你可以非常輕鬆地將這些以金字塔結構組織的觀點傳達給讀者。這些支持中心思想的陳述會使得讀者對作者的論點基礎產生質醫,而金字塔的下一層就是要回答那些問題。然後你繼續進行這個問題/回答的對話,直到你已經將所有的觀點傳達給讀者為止。

這種利用問題/回答的反應來陳述觀點,似乎是所有人的自然反應。

第一章 為什麼是金字塔結構
將觀點組織成金字塔
以邏輯單位看所有事物,其價值是無限大的。(亦即使用邏輯重組研究/觀察提出的論述,並能因此提出解決方案/完成推論)。

當你傾聽或閱後趁別人的觀點時,也會發生相同的「組織」現象。你會認定,同時出現的緊鄰觀點隸屬同一類,並試圖把一個邏輯模式套用在它們身上。這個模式永遠都是一個金字塔結構,因為這是唯一符合人腦下述需求的結構。

大腦運作於思考、記憶、解決問題都依靠「分類( Grouping)與概括(Summarizing )」的過程。人腦裡的資訊,可以被視為由互相關連的許多金字塔所組成的巨大混合物。利用此架構,將成功傳達訊息,成為對方既有金字塔裡的一部份。

∕由上往下排序
最清楚的順序永遠都是先給予概括的觀點,然後再分別討論包含其他的個別觀點。

當你向讀者提出觀點時,讀者總是會尋求連結這些觀點的一個結構。你必須先告國他你的結構是什麼,以喃保他知道要去找什麼。

∕由下往上思考
分類Grouping後,由句子間的關係,寫出此段落,而關係即這些句子間的摘要。

進行分類和概括的動作三項原則:
金字塔結構中,依何一層的觀點永遠都必須是他們下面成組觀點的總結。
每組觀點永遠都必須具備相同的特性。
每組觀點永遠都必須按照邏輯順序組織。

觀點間的邏輯順序有四種:
演繹法( Deductively:如,主要前題、次要前題、結論)
時序法( Chronologically:如,第一、第二、第三)
結構法( Structurally:如,波士頓、紐約、華盛頓)
比較法( Comparatively:如,首要、次要、依此類推)

第二章 金字塔內的子結構
縱向關係
對讀者做陳述,告訴他們某件他們不知道的事情,將會自動在他們腦中引發一個邏輯問題--例如:為什麼?怎麼會?做為什麼這麼說?身為作者的你,有必要在下面一層以橫向列舉的方式回答問題,答案中同樣還是有讀者不知道的事情,由此層層往下發展,直到你判斷讀者沒有問題為直。
而讀者未必同意。
抓住讀者全部注意力的方法是,在你準備好回答讀者的問題之前,不要在讀者腦中喚起任何疑問;或是在你喚起疑問之前,不要回答任何問題。

∕橫向關係
普遍使用兩者:歸納法、或是演繹法

∕引言的敘事模式
使用引言喚起讀者心中的疑問,通常是現況與預期的「落差」,而全文就在說明如何回歸預期。
引言以故事的形式告訴讀者他已經知道的事情,而他可以期待這篇文章給他答案。

第三章 如何建立金字塔結構
由上往下法
發展衝突,想像讀者認同並說道:「是的,我知道那件事,那又怎樣呢?」

∕由下往上法
整份文件,依此寫作邏輯,讀者只需要三十秒就能了解作者整個思路,而且後面不會出現任何令人大吃一驚的其他論點。時間有限,可以快速瀏覽。

∕初學者應注意事項
遵守金字塔結構
整理清楚情境,做為引言的開端
優先用歸納法(演繹法用於「只有一個支持論點/證據」時)

第四章 引言的寫法
引言透過概述讀者已知的訊息,建立問題的切身關連性。

故事形式
故事能逐步提高讀者對該主題的興趣

∕常見模式
給予指令:提供步驟及流程建議
尋求同意:
多選一:二個以上個解決方案建議

第五章 演繹與歸納的區別
演繹推論
演繹的論點之間彼此環環相扣
直線寫出關聯性,就會又長又枯燥。與歸納法差別是,原本直截了當的論點,變成一個神祕兮兮的故事。

∕歸納推論∕演繹法與歸納法之間的差別

Part 2 思考的邏輯

(本節特別艱深,但又非常有效果,值得再次複習)

第六章 採用合乎邏輯的順序
寫作基於一個隱含的邏輯過程得出結論,必能清楚表達。而一般人文字寫作常用暗示性的方式提出結論,而不明說他們真正表達的想法。

時間順序
∕結構順序

∕程度順序
也稱為重要性順序。

第七章 概括分組論點
人們容易將只是具有一般關係,而非具清楚關係的論點結合在一起。

避免空洞的主張
就最終結果而論,有系統地闡明行動措施的必要性值得一再強調。
處理行動措施時,釐清你的想法最簡單的方法是,想像你自己真的採取這項行動,並針對結束時你將掌握的最終結果,有系統地闡明這項措施。

∕說明行動產生的結果

∕尋求結論的共同性
以最終結果的行動為中心,來組織你的思路。而非以你的行動類型為中心。

Part 3 解決問題的邏輯

(本篇深入但不淺出,需要讀過一次以上,融會貫通)

第八章 界定問題
利用邏輯順序找到一連串問題:
1. 是否有或可能有問題(或機會)?
2. 這個問題(或機會)在哪裡?
3. 為什麼這個問題(或機會)存在?
4. 我們能做什麼呢?
5. 我們應該做什麼呢?
6. 頭兩個問句的答案是用來界定這個問題,問句 3則告訴你去找出問題的原因,而問句 4與問句 5則是決定最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或是利用機會)

圖表 8-1
情境、 R2, R2
情境=我們期望的過程(情境)
衝突=它沒有給我們想的要( R1不想要的結果、 R2想要的結果)
問題=我們應該做什麼?

圖表 8-3

第九章 建構問題分析
研究前首重議題規劃
顧問公司曾估計,其所找尋的資料與分析所花的功象有整整百分之六十是做白工。最後只有很小的部份與客戶的真正問題有關。因此,在開始收集任何資料之前,先行建構問題的分析,限縮於可能的問題們之上,加速找出可能性。

強迫自己向上思考各種可能的理由,以解釋問題存在的原因,資料收集功夫在證明這些理由的對與對。可能的理由,必須透過仔細檢視有問題的領域的「結構」--即「界定問題基本架構」的「序幕」或「起點」。為這對這個結構有深刻的理解,必須運用一個適當的診斷架構。

可能的原因,我們從第六章得知,構建任何事物只有三種可能方式:劃分、回溯因果、分類。你可以使用其中一種或多種技巧,來設計診斷架構,以找出問題的可能原因。

訣竅在於,在比較高的層級分組創造一個 MECE分組,做為指引,找出下層可能進一步原因。

浸淫在他們主題的人,深度了解一個主題,往往能使解決問題的人得到更深入的見解,看到各種可能的選擇方案。

Part 4 簡報的邏輯


第十章 將金字塔結構反映在頁面上
一般來說如果你堅抹要加上一段結論,你會希望寫些有關你所傳遞信息的重要性之展望。(但不鼓勵,因為寫好總結很難)

第十一章 將金字塔結構反映在螢幕上
將金字塔結構落實至投影片當中

圖表 11.1

第十二章 將金字塔結構反映在文章內
附錄A 解決缺乏結構的情境問題 分析逆推法∕科學逆推法∕產生假定∕設計驗證結果的實驗

附錄B 引言結構的例子 引言的一般模式∕困難的引言格式∕描述程序的變更

附錄C 本書要點匯總

金字塔原理:思考、寫作、解決問題的邏輯方法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69735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140414 心得【閱讀】下流科學:是天性還是怪癖?從「性」看穿人性!

圖片取自網路

Todo

  1. 何謂「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

Summary

  • 從演化心理學角度來解釋性學,幾乎所有的主題都跟可推斷由基因延續(即演化)

content


第一部 用達爾文的學說來解釋
精液去除理論假說
龜頭的形狀,在於性交時插入推抽動作的「上吸」協調配合冠狀脊發揮作用,以除去他人的精子(之前留在子宮內的),藉此把先前性對手的精液舀出去。

陰莖插入得越深-也就是抽送得越深,移除的精液越多。(實驗結果支持)

射精後陰莖縮小敏感,再多抽插陰道甚至會有點舒服,以防除去自己的精子。

精液大補丸
在精液當中的化合物,最教人驚奇的是提振情緒的化學物質有許多。精液能提供射入的女性、或是口服,提供抗憂鬱的效果(實驗支持)


第二部 豐富的身體
人類皮膚狀況:青春痘和無毛猿
皮脂腺原本習慣於處理長滿毛髮的肉體,然而現在那些原本用來潤滑毛髮的油滋滋蠟質皮脂卻沒有毛髮可以潤澤,因此皮脂堆散來,阻塞了我們的毛孔,形成面胞。


第三部 滿腦子的齷齪心思
天生調皮:腦部受損使人無比淫蕩
我們討貪的重點不是要健康的人有「比較高的標準」,也不是為罪犯找藉口,而只是想要瞭解我們任何一個人控制自己行為的程度,究竟有多少是純以神經為基礎。

教人驚駭的事實是,自由原來只限於我們的基因對我們發展背景環境的適應性而已。

人類真是獨一無二:我們自慰,而且經常
精子有其保存期限,它們在產製之後,只能存活五至七而且也因為成年男人每天製造教人瞠目結舌的三百萬精子,因此自慰是一種演化策略,能夠消耗掉陳舊的精子,同時清出空間,容納更好更新的精子。

附帶一提:兩性同樣都表示在性交時會運用想像力。基本上,在某個時候,每個人和伴侶行房時都會想像某人-或某物。在激情洋溢之時,再沒有比「你在想什麼?」這個問句更破壞氣氛了。


第四部 奇特的床上伴侶
戀童癖、少年愛,和戀青少年癖:性欲的年齡偏好
少年愛Hebephiles

戀少年者,演化上可解釋為,少年具有較強的生殖能力。

動物戀人:人類性癖好省思
動物戀可能雖然十分罕見,但卻是真實的少數性導向。

美國心理學協會《睛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目前的版本認為,唯有在非人類動物的性吸引力讓人造成憂鬱的情況,動物戀才算是病態。(非人類是快樂的,就算他愛馬,也不是病態。)

性學者總是會有的延伸問題,動物戀者又怎分辨動物伴侶是「情投意合」,還是「性趣缺缺」?為什麼動物戀的男人比女人多?動物戀者是否只受性成熟的動物吸引--如果不,那麼他們算不算「動物戀童癖?」跨文化之間的差異如何?動物戀的傾向會不會遺傳。(年齡層如上一篇文章、文化是否造成差異?遺傳基因?)

性不性由你
無性戀(Asexual),對於和兩性發生性關係都無動於衷,毫無興趣。

然後無性戀者為了滿足他們的伴侶而發生性關係,他們並不因此而覺得尷尬或痛苦,只是覺得這樣就像舉祝賀或是倒垃圾一樣。

五體不滿足:戀足癖
大部份的戀物癖都有十分特定的口味,因此符合他們欲望而且願意配合的人--在目前這情況下,就是要擁有能教他們臉紅心跳的玉足主人,很難找得到。但在有些情況下,擁有較少的繁殖伴侶,而且只和非常特定的女性進行性行為,可能是繁衍成功的關係。

橡皮戀者的故事

我們正在發展中的性傾向之時,童年經驗會塑造我們成年性偏好。


第五部 女人我最大
人跡稀少的科學之路:女性射液
只是尿道腺內部和圍繞尿道陰道前壁周圍性感區相關的分泌物。


第六部 同志同志:酷兒理論
劈腿論
在能夠檢驗DNA之前的年代,當是人腦已演化形成之後,男人特別容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投資其他人的基因(養別人男人精子製造出來的小孩)。相較之四あ女人因為生養照顧幼兒的諸多身體限制,因此必須演化為依賴長期男伴協助撫養子女到他們的繁殖年齡為止,因此如果他的注意力和資源轉移到另一個女人和她的子女上,就會帶來風險。

你的孩子是否準同志?成年性取向預測
「我在脫離陰道出生之後,再也沒有一點想要再進任何一個陰道的意思。」(Stephen Fry)

此外,作父母的還要記住一點,在演化生物學上,所謂遺傳成功與否,是在於個人基因傳到後來世代的相對百分比,而非光是子孫的數量本身,因此你的孩子還有其他方法,而非僅藉單調的性繁殖,貢虞你整體遺傳成功-雖然這些方法基本上並不那麼有利。例如,我不知道出櫃的歌星艾爾頓.強的近親能因這些名人親友高懸在他們的家譜上,而增加了多少繁殖代的機會。


第七部 聖經上說

老天有眼,明察秋毫 超自然監看

無神論者,我對根本沒有心智之神(至少沒有太聰明的神)這個看法,依舊毫無一絲破綻。
上帝的小兔子:信徒大勝非信徒
生養繁衍後代,是宗教信仰的一大訴求,舊約聖經裡「要生養眾多」可是一條「命令」。

人類難以想像自己心理上的不存在。象徵性的永生不死基本觀念是,在人死後還存在並且能提示此人特殊存在意義的文化器物,能夠減少人的死已焦慮。滿足人們在長存不朽文化中的心理需求。


第八部 生存實驗室
自殺是適應嗎?看情況而定:為你的基因而自殺(上篇)
自殺也可能是種適應性的天擇(演化)

想要自殺是什麼樣的感受(下篇)
波梅斯特提出的逃避理論共有六個主要的階段,所有的標準都符合之後,就可能達到自殺的頂點:

第一階段:認為自己未達標準。大部份的自殺者其實過著高於平均的生活,卻設定了不合理的快樂標準。表面上過著優渥的生活,卻無法適應失敗。

第二階段:責怪自己

第三階段:高度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的本質就是拿自己與標準相比。

第四階段:負面情緒

第五階段:認知解構

第六階段:去抑。如對痛苦的承受解構了,不再生物性地害怕死亡的痛苦。

下流科學:是天性還是怪癖?從「性」看穿人性!

Why Is the Penis Shaped Like That? And Other Reflections on Being Human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86891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140418-140420 weekend

140418

越式酸辣湯:老師津津樂趣的便是「如果覺得自己快要感冒了,就煮(越式)酸辣湯來喝,出出汗就好了,我們都不吃藥的。」酸味來自鳳梨、脆筍、蕃茄(依序漸次下鍋煮,有的不容易熟)、以及上桌前加入的大量檸檬汁。真的又酸又辣,備料完畢後,煮來超簡單。

香茅雞肉:香茅末、蒜末、辣椒末三項可用在任何肉類醃漬,加了香茅後煮食轉化出來的香味,將異於台式、日式、越式的味覺經驗。一如上回的越式燉牛腩,亦使用大量的香茅末一般,耳目一新。


140419

中正 紀州庵@就救這本書 / 特色書店聯展:沒有真的要「這本書」的感覺,跟平時的展出差異不大,欠缺小規模獨有的力道。

中正 台博館@台北地球日2014:下次不准雞婆講太多話,我要再多學習,人家沒問我,我就閉嘴。

中山 MOCA@K-P.O.P.─韓國當代藝術展:非常可惜,近年來我首次在台看到韓國當代藝術展,但來得量跟質都太少太少了,二樓主展廳陳列少到我內心吶喊,怨嘆吶…

信義 藝境畫廊 11AM@崔永嬿個展「隱身術」:怎麼三年過去沒有新花樣,加油。

信義 誠品畫廊@陸亮個展: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最受歡迎的還是寫實,但在中國真正的寫實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吧。雖然好看,但仍然覺得空洞。

信義 ART Studio@《山支寫生》Give me a hand /謝牧岐:無緣參與創作真是我人生一大遺憾。謝牧岐轉化繪畫溝通的型式為強迫複製與再製,語言讀來興趣昂然。

信義 新舞台@表演:新舞風2014-雲門2 春鬥2014 (春鬥主場)
杜連魁,鄭宗龍:配樂混合廟會戲曲、古典樂,包含編舞與故事因此變得有趣。感動不多。

浮動的房間,黃翊:以劇場、電影角度創作舞碼,開始的二十分鐘,打光及黑衣人的運用,令人興奮。舞是非常少量的,到後面我開始不耐煩了。甚至覺得漫長。

椏幹(生命),布拉瑞陽:舞台上的土壤,令我不停聯想去年來台的碧納鮑許春之祭,並提醒我生命強大的呼吸和力量。




140420

宜蘭礁溪:學習溝通,讓我有更多能力與親戚朋友互動,總算放下那副強迫別人戴上的眼鏡。繼續努力。

礁溪的雨水少了、經年的潮溼消失了,曾令我引以為傲的田水變得骯髒,它的美減損了,而上面的人還是與土地相依,一趟拜訪下來,親戚們搬出「啊這我們種的(隔壁種的)你們帶一些(一大堆)回去吃,我們也吃不完。」

小時候以超不熟隔壁嬸嬸家為南界,視線因房子移除變得廣寬後,不過移步三十公尺,後方大平田原都是親戚們工作/日常習慣勞動所耕耘。

真的忘了,我來自這麼美的鄉間。而我的家人們,仍然可愛,珍愛土地。

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140421 心得【閱讀】小資保險王

圖片取自網路

todo

  1. 買一年期壽險、一年期醫療險
相較於住院醫療的保費/理賠的1比30而言,一年期定期壽險由「失能無法工作的角度切入」,尚有可以接受的產品。

summary

  • 購買保險的優先順序:意外險排第一、一年期壽險排第二、一年期的癌症險排第三,再來是一年期的重大疾病險,而且都要買到「保證續保」的。
  • 保險不能解決老年所有醫療問題,解決方案不只有保險。

content


推薦序2:當個保險的精明買家/綠角
長期保單重輒二十年,費率基準是參考「當下利率」訂定,這也就是十幾年前保費低廉的原因。保險需要考量未來的利率因素,若未來利率升高,則以目前綁定低利率的保險合約,變得價格高昂。(相較於存錢的獲利能力)

且未來利率升高,保險公司有可能因此倒閉,或購買力(理賠)被通膨侵蝕。

前言:5分鐘快速檢視你的保單
終身醫療險,住院一天賠一千元,保費一年約一萬五千元,一年可能還住不到十五天,一生住到三百天的機會偏低(二十年x十五天=三百天),而終生保費不低,效益不佳。

投資型保險,第一年的行政費用需要五、六十%,如此的手續費高昂,而投資績效無法何證,效益不佳。

醫療險的限制條件,理賠困難逐年增加
  • 大都要「真的住院」才開始符合理賠標準
  • 醫療險理賠尚有另一關鍵條件「積極治療」,因為醫療名目之多,以及認定不容易,尤其是碰到新的治療方式,可能與積極治療有所衝突,理賠有困難。如中風就非積極治療能解決的。
  • 保費繳二十年,保費總計三十萬起跳,又有定額限制,不符合經濟效益。
  • 台灣醫護人員不足,而法規限定醫護人員與床數比例原則,因此即使有病床,醫院也無法接受病人,有病床也沒得住院。
  • 新興疾病的理賠認定有困難。(醫療理賠的孤兒)

替代方案→醫療重點可選「一次理賠」的項目,重點在出院後的長期抗戰最花錢
  • 壽險中的殘廢給付(如,中風),如一年期的壽險,保費便宜,一次給付五百萬或一千萬,也符合重大疾病或長期照顧的(滿足資金)功能。所以壽險除了身故之外,「類似重大疾病險「的功能,能一次領齊,不管是任何疾病或意外所造成都可理賠。
  • 意外險內的殘廢給付,比醫療險實用太多,給付有一百多項。 有時候沒住院一毛保險金都沒理賠,可是出了院以後龐大的生活費才驚人。(如外籍看護2~3萬/月)
  • 一次給付的癌症險,如產險公司推出的(目前是法規上,讓產險公司尚無法買保證續保的產品,而不是產險不肯賣。)
  • 重大疾病險不能取代癌症險,如原位癌。總之終身癌症保費高,效率低。一年期的癌症險平價可以優先考慮。

Part2:小心!保戶最容易遇到的保險迷思


Part3:網友最常問、最想知道的Q&A

Q1有醫療險,不妨改用自費藥物?實支實付醫療險,實用性也沒有很高,因為自付醫療項目、藥材,在結果驗證上並沒有定論,而大部份項目健保都給付了。
並非所有「自費」項目保險都理賠,「指定」的涵義是要出現在病歷中,非得用醫生「指定」的藥品或器材,醫師不見得配合。

Q3出國洽公、旅遊、留學時,必買什麼保險?除了買海外旅遊平安意外險主約(最好買到一千萬),可再附加突發疾病險(可買一百萬),以及實支實付的意外醫療保險(一百萬),因為海外的醫療支出高出台灣許多。(台灣有健保因此很便宜)

解決方案:「產險」買海外旅遊平安險(會送旅遊不便險)、與「壽險」的海外旅遊平安險(會送海外緊急救援服務,含海外突發疾病與意外醫療)

Q4小孩的保費很便宜,愈早幫他們買保險愈好?計算通膨後,不見得比較便宜

Q5家中的成員,誰最需要買保險?產險的癌症險多是一次給付理賠,且不保證續保。退而求其次,可以買壽險的癌症險,單位數高一點,重點在發生時一次給付二十~四十萬,能支付長期抗戰的支出。

Q7不買「終身」險,老年時有病痛怎麼辦?保險不能解決老年所有醫療問題
靠自己投資,如房地產又能抵押低利取得賃款,比起條件眾多的理賠簡便太多。

Part4:我的理財祕笈──買房可以養老,也可以治病


重大疾病,中風不一定符合理賠要件,因為腦部中風幾乎要達到植物人的地步才可以理賠。
用房子貸款方便又快,房子又能住來養老。

小資保險王

  • 作者: 劉鳳和
  • 出版社:文經社
  • 出版日期:2014/04/01
  • 語言:繁體中文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1569

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140404-140409 2014 Seoul trip

Todo

韓國當代藝術雜誌推薦《Seoul Art Guide》,除了展訊、廣告、尚有以「地鐵站」分布的藝術地圖+展訊。

140404

交通@台北-首爾,首次飛酷航Scoot

這次學乖了。開始登機前十分鐘才做check in,並問「請問今天班機準時嗎?」因為我至今沒有接過準時登機/起飛/再起飛的廉價航空。

準備起飛,卻又停下等了一個小時,別指望它準時起飛/抵達!人生會快樂一點。


140405

賞櫻@鎮海:朋友說鎮海區(昌原市)內多達三十多萬株櫻花樹,位居全球之冠,不過我尚未查到相關資料。顯然韓國觀光公社非常努力推動,因此報紙上已是二度看到鎮海旅遊情報,必有余佐川黃花加粉紅櫻花的經典照片。

雖然心聲是美感遠遜於日本人,真是可惜了這些櫻花,生錯人家。進市區延路上、四周山林間,處處均是炸開的櫻花,鄉下地方塞進滾滾人潮,包含礙眼的韓國情侶檔們以及計劃高端裝備攀登喜馬拉雅山卻先經過鄉下賞花的大叔大嬸們。

據說黃色是濟洲島特有種,種在水流極少的水道邊,開出隔天來就被愛拍照但不愛公德心的尤其是礙眼的韓國情侶檔給踩死一半黃色小花,想出這招的人應該已經給市公所頒發終身成就獎了。

慶和站:從市區走上來很有挑戰會走到死(上坡),好在我愛租腳踏車,從櫻花雨底下騎過去,好強烈的生活感。慶和站鐵道周圍給參天高聳包圍了,超有存在感的韓國情侶們折下櫻花樹在拍照這樣好嗎?火車經過櫻花樹隧道還會放慢速度讓大家拍照。



wikipedia關於鎮海區

의령소바 진해점:說是本地產的蕎麥做成的麵及小蒸包,口感粉粉的「很特別」。


140406

爬上小鎮裡的制高點的帝皇山公園,俯瞰市區櫻花樹除了市區以外連遠山間都給粉紅染上。可惜建築物美感有強烈違和感,我知道不該但心裡犯嘀咕還是日本賞櫻好,韓國的粗魯大喇喇文化真是落實太棒了。我猜聯考有考吧。

해군사관학교海軍學校一年一度在櫻花季開放,雖無活色生色,卻是鎮海市裡不用看到雜亂無章美感欠缺賞櫻重地。
終於吃到會給大量生菜的烤肉飯!鴨逼!

火車回到首爾車站已過午夜,友人說:「走快點,排計程車隊伍落得很長。」雖然最後我們也只能排了,但我知道我的解決方案是可行的:「由我來指揮排班計程車,讓它們一次進車一輛以上,就能加速處理乘客,沒有任何規定是一次只能進車一輛。我會讓世界更美好。」


140407

제10회 여의도 봄꽃축제:首爾的行政中心汝矣島,日本人賞櫻貴在軟硬整合,深入經營成為文化。在韓國賞櫻其精神仍然是大喇喇為主,我來我拍照我獵奇。不過我不敢想台灣會怎麼對待…(商業化搞到天怒人怨吧…)

如願以嘗來到首爾第一大書店교보문고 (KYOBO Book Centre),事前就聽說一如全球書市萎縮,首爾也難逃,可惜的是連雜誌期刊也少,豐富與自由程度沒了,連國際韓文版的刊物也少得可憐。

萬萬料想不到成為亂打秀的觀眾,1997年創立난타 극장 (Nanta Theater)也曾巡迴至台灣,劇場不到1/4席滿,給大陸團給包了。結論是我看不出表演代表韓國或是首爾之處,倒是不靠語言的活潑表演是跨越文化和種族的,笑點滿分,看了開心。



140408


總算等到星期一過了,一整天幾個博物館、美術館逛下來,包含韓國雜誌出版公會經營的magazine museum、最早成立的美術館서울시립미술관 (Seoul Museum of Art)、以及去年剛開幕的국립현대미술관 서울관 (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計算一網打盡,雜誌博物館沒令我失望,韓國當代藝術雜誌百家爭鳴,整理官網資訊如下:
ARTNOW每期深度介紹幾位藝術家,手筆之大

ELOQUENCE

월간미술

article

PUBLIC ART

首爾美術館的展區不大(是好小好可憐喔…)展覽內容活潑,還免門票,不過藝文之間似乎都不互相連結,不像在台灣處處可見紙本文宣品,互相曝光,無法像老鼠會進一處取得更多資訊。



打從三年前參觀景福宮沿著三清洞走時,MMCA 국립현대미술관 서울관 (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廣大園區讓人盼了又盼,手筆之大,除了展廳多達十個以上之外,紀念品店跟附設咖啡都有相當水準。(蘿蔔蛋糕看來好好吃,我一直忍耐…)

晃進三清洞一帶的藝廊,好在沒人管你,也沒有緊迫盯人,自在。

書店之旅事是此行主題之一,除了早先在雜誌物館看過韓文的字體學期刊,領教過字體排版印刷受到重視,而在땡스북스 / Thanks Books店裡,翻看選書,不時有種「唉啊~韓國人好幸福啊!這書版型太美,字體好帥啊~」雖然一個字都看不懂,一個人在那爽半天。而顯然生活類文字在韓國不是死光了,便是一個超大值得開發市場

장터국밥:牛骨湯好喝,近在서울시립미술관 (Seoul Museum of Art)旁邊,喝到清湯心裡激動之餘了理解,原來韓國食物多以大雜燴,吃澎派吃粗飽為主,最後整鍋湯就是混雜了眾多材料,上桌再大火滾一遍。加上韓國人吃一天等於我吃一年的辣度,令人心酸地想念清湯。晚餐吃泥鰍湯跟炸泥鰍,味道下超重,除了猜想是要掩蓋土味,我是一點魚新味都沒嘗到。


140409

腹地巨大的DDP軟硬整合有待加強,說是要招覽提升到訪遊客,但展區幾乎沒有英文解說文字…三個館現有兩檔展出,卻只使用各1/4不到的空間。

逛遍東大門DDP圓環上的購物廣場,韓國首爾 東大門Doota맥스타일 (maxtyle),可一點感覺也沒有,怎麼去年來跟今年男裝流行沒變?

逛新沙洞,進了幾家店monrevekmplayÅ LAND,全身而退,店員看我試完牛仔褲,「No, I don't fit them well.」三種截然不同的版型給我試完。「Really?! Why don't you check more?」店員拉高音調的奇妙回覆。


附錄:韓國生活類雜誌

concept zine
官網很大器,線上看免錢

B (Brand. Balance.)

thinkingbus:有質感的免費巴士地圖

Around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140417 心得【電影】三分男孩 The Way Way Back (2013)

圖片取自網路
推薦原因至多五星


  • 故事★
  • 演技★★
  • 執行★★
  • 音樂★★★
  • 新意★


.沉默寡言單親少年,在短暫暑假漢普頓假期裡,藉由與成人世界接軌建立自我。

「If u are happy not to do anything. For me, it's 3. 」Trent(Steve Carell飾)說。

Owen: I’m afraid I’m going to have to ask you to leave. You’re having way too much fun and it’s making everyone uncomfortable.
[Duncan gets up to leave]
Owen: Wow, I’m just kidding, that wasn’t even my best stuff.(Owen跟Betty兩個妙語如珠的角色,特別愛。)

A see you next tuesday. !?
=A clandestine method of calling someone a cunt.呼叫某人陰戶的秘密方法。(Betty)Betty真的是妙透了,因此學了好多有趣的句子。

.跟家長朋友聊這青春期的尷尬期,一語道破,孩子們開始自主思考,叛逆是他們對抗教養中權威的自主表道首選。

「我是你爸/媽,你怎麼可以這樣跟我講話!」不陌生的對白,讓我又想起了《對幸福有約》一書中,核心概念就是建立家庭願景找到家人航行的羅盤,修正偏離的航道。

主人翁Duncan(Liam James飾)就像我們沉默不起眼甚至容易被霸凌的中學同學,名字四平八穩叫做小志、小傑、阿德之類的。我們沒有一個人會直視這個人的生命,就像黑夜中的一張黑布,就算起風飛舞了,仍然處於黑暗中,連聲音都關到靜音一般。沒有人注意到它的舞動。

情節裡,丟進Owen(Sam Rockwell飾),Duncan生命裡開始有光,開始辨別四方,隨著打開周遭有燈有開關的物件。

他點亮了Susanna(AnnaSophia Robb飾)、點亮了媽媽Pam(Toni Collette飾)、最後他給自己跟生活一個微笑。也說了他想說的話了。

.自我成長類的片子,少不了音樂。


Directors:

 Nat FaxonJim Rash

Writers:

 Nat FaxonJim Rash

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140412-140413 weekend

140412

.關渡美術館*3檔
-陳云個展:非常喜歡,作品勾起兒時慘淡時光,那段人人都有覺得自己沒有朋友,不被周遭的人喜歡與肯定的日子。換句話說,若是當時能有環境,今日我會是什麼樣的人呢?

陳云的紙娃娃概念,創作出一系列兒時至青春期想像中的朋友(imaginary friends),給他們一個個安上,姓名(即他們的死因的轉音字)、年齡、死因、附身物(是有點那個陰森沒錯…),很真實,那個我們被嚇大的年代。「你要是不乖的話,XXX就會變成鬼,晚上來找你喔~~~」

-2014美術創作卓越獎— 關係的起源:自滿與在地化:作品件數少,實在看不出什麼名堂來。

-覺知的重疊 龐茂琨個展:正巧碰到中正社大的博物館美學散步班來上班。老師解說超仔細,配佩平板電腦,要展示其他作品馬上手指一滑,不需要想像力,馬上就能看高解析圖檔。老師你好棒!
週六上午9:30~12:00NA601額滿博物館美學散步陳勇成3000元

附帶一提,中正社大妙不可言的課程選擇還有好多,如「禮儀師檢定」!

.北投 奇岩站 鳳甲美術館@西班牙錄像藝術展_當代新媒體藝術與前衛影音科技藝術精選:啊…不就2012年數位表演藝術表就在松菸展出了…(還更完整跟精彩)

.北美館*4檔
觀‧點 - 李元佳回顧展:只靠四種色彩紅黃黑銀、一種水墨精神,雖是第一次接觸,也看得出他一生中不斷實驗的精神。非常簡潔洗鍊,不可言喻的美感,與他好氣又好笑的下半生。

短篇小說-劉致宏個展:我愛你劉致宏,念舊真是個要命而教人又愛又恨的習慣。

山上的風很香─遇見伊誕的紋砌刻畫:熟悉的木板畫,而原住民手筆下的力道與直言不諱,非常動人。

-表演:DJ 問號DJ QuestionMark / 看.被看Inward. Outward:趁機看轉型電子音樂後閻韋伶的演出,上半場的曲目多是嗯嗯啊啊~(空靈)、下半場演出專輯曲目,但仍然無法順利吸收。得再找室內場子試試。

140413

中和 華新街@2014新北市潑水節:套句朋友說的,真的潑水節就是飛去泰國吧~

華新街建議早上九點就去,中午後減少供水,樂趣打折。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140409 心得【電影】二十歲的差距 20 ans d'écart (2013)

圖片取自網路
推薦原因至多五星


  • 故事★
  • 演技★★
  • 執行★★
  • 音樂★
  • 新意★


.中年禁慾單親工作狂,主管下令:「如果你再不瘋狂一點,昇職機會可能會落到另一個放得開的銷婆身上。」

.女大男小,女事業有成單親自我感覺良好,男年少為愛當然往前衝。而Alice(飾)陰錯陽差搭上Balthazar(飾),暫時讓她卸下職場聖女,變身刺眼吃嫰草的美魔女。

可惜了,故事腳本景深就停在這裡了,說理短淺,更惶論基本功的說唱逗笑。

.突顯了年齡差距,除了告訴我們,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不嫌多。又可惜了突顯青春嫰男的無畏,尤其是在約會的浪漫(「請你戴上耳機,搭上你面前的機車,別問我們要去那裡,因為連司機也都不知道會去那裡!」iPod傳進耳際),種種性荷爾蒙做祟橋段。

而老妹,就只有老妹,她的生活舒適點在○○○、在XXX。這些廢話,只是說來,了無新意。

網友的介紹文章



Director:

 David Moreau

Cast

Cast overview, first billed only:
Virginie EfiraVirginie Efira...
Alice Lantins
Pierre NineyPierre Niney...
Balthazar Apfel (as Pierre Niney de la Comédie française)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140411 心得【電影】挪亞方舟 Noah (2014)

推薦原因至多五星

  • 故事★
  • 演技★★
  • 執行★★★
  • 音樂★
  • 新意★

.招待、加上貪圖回味《壁花男孩》,但令我大失所望。

.我並非聖經的信徒,也未對故事本身先有了解。純粹是欣賞電影,而我得說,故事直線單薄=挪亞:「上帝就是交待我這麼處理,別的人說我不需聽。」在重覆這個主旨之下,並不需要對白,也不需要劇情,觀眾只能傻眼。造物主不是生了兩隻耳朵給你。(非惡意,只是故事裡畢竟有其他演員,他們總要有些劇本能發揮的吧?)

.然後《壁花男孩》完全被毀了,而全部角色也毀了。超高級砸重金的教會聖誕晚會話劇若演出挪亞方舟,理應應該如此。

一部期待重生、獲取希望大戲,造就了我的絕望。

.好險不需要花大錢的執行電腦動畫,監製偷笑好省錢(也可能有花大錢了,而監製哭哭了),但那都不是重點,重點在上帝交待的事要完成。(再次強調我並無惡意)

超級時尚的遠古時代人類…(圖片取自網路)

演員們穿著不合時宜的超級時尚,由數不清的針織,跟超完美的纖維染色(那個年代最好是有辦法染出這麼深色的布料來啊~啊~啊~),加上可能是 VOGUE服裝主筆出任教學穿搭。(我亂講的)

另外,為什麼水生動物不需要挑選?還是說水中動物最棒,不需被毀?(我完全不懂)

之後我就陷入痛苦的深淵,再無法思考這部片

wikipedia上關於挪亞方舟的項目



Director: Darren Aronofsky

Writers: Darren Aronofsky, Ari Handel



Cast
Cast overview, first billed only:
Russell Crowe ...
Noah
Jennifer Connelly ...
Naameh
Ray Winstone ...
Tubal-cain
Anthony Hopkins ...
Methuselah
Emma Watson ...
Ila
Logan Lerman ...
Ham
Douglas Booth ...
Shem

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140409 心得【電影】赤裸而來 Naked As We Came (2013)

圖片取自網路
推薦原因至多五星

  • 故事★★★★
  • 演技★★★★
  • 執行★★★
  • 音樂★★
  • 新意★★★

.死亡帶來的家人團聚,短暫聚首,眾人的爭執是不變的腳本,猶如《八月心風暴》吵翻天,看下去純粹是為了想看「這家人究竟傷害彼此何時能了?尖酸刻薄揭人瘡疤難道沒有極限?」

偶爾有喘息,是暫停「我是對的,你才是錯的」的無限迴圈,心中的愛喚起良知,但往往不及產出解決方案或互相了解,就會再掉入爭執中。

述事電影常見是所有美好的關係的開端與結束。而希望就留給打鬥、競技或鬼片等。愛情既非希望亦非救贖,在其開端與結束之間近於無限寬的區間中,充斥著妥協與成全;說血淚交織亦無不可。

.故事線簡潔有力不拖泥帶水,四個人物一個場景,教子無方癌末母親Lilly(S. Lue McWilliams飾)、看守人Ted(Benjamin Weaver飾)、婚姻卡關的長女Laura(Karmine Alers飾)、一事無成的男丁Elliot(Ryan Vigilant飾)。毫無血緣關係的看守人通知其母親已病危,十八個月沒有探訪過母親一次的子女,回到鄉間故居探視,引爆一系列誰對誰錯的爭執。

有趣的是,自認錯了一輩子的母親,短短兩天裡盡完她母親的責任,話尖裡不失他極有自我個性與主張的瘋婦本質。當「對不起」三個字變得輕而易舉,四兩撥千斤,留下一雙子女的錯扼。

.一個鄉間故居場景能讓人不打呵欠,除了簡鍊對白、角色心理的多重探索、內心戲的留白,看了舒坦。


Director:

  Richard LeMay

Writer:

  Richard LeMay

Cast

Complete credited cast:
Benjamin WeaverBenjamin Weaver...
Ted Kingsley
Karmine AlersKarmine Alers...
Laura Garcia
S. Lue McWilliamsS. Lue McWilliams...
Lilly (as Lue McWilliams)
Ryan VigilantRyan Vigilant...
Elliot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140212 心得【電影】早安 (1959)

圖片取自網路
推薦原因至多五星
  • 故事★
  • 演技★★
  • 執行★★★
  • 音樂★★
  • 新意★

.書寫日常。

.故事簡單平淡,小男孩可愛童稚的演出,搶盡所有風采。故故事兩條線,一是孩子吵著要爸媽買電視機,在電器剛邁入家庭的時代,「聽說電視機會影響人的智商」社會上彌漫。二是社區裡日本人鄰里關係密切,近乎貼近彼此呼吸般地生活,不過是鄰近四戶人家,閒言閒語不止於耳。以及日本人表面功夫的「早安、晚安、今天天氣真好」,無止盡地說不到心裡去。

空盪盪的人際關係,或許也一如日式照片裡充滿空氣的氛圍般吧。

.執行上可用心了,小男孩在房裡搖過的呼拉圈,在另一場戲看到它掛在曬衣架上。

整體而言,尚看不出小津安二郎卓越之處。(三姑六婆嚼舌根說閒話跟小孩子耍任性,本片實在不是我的菜。)



1959年早安松竹大船野田高梧、小津安二郎佐田啓二、久我美子、笠智眾、三宅邦子、杉村春子、泉京子設樂幸嗣島津雅彥大泉滉高橋豐澤村貞子長岡輝子/彩色片
(資料來源wikipedia)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140216 心得【閱讀】聽風的歌

圖片取自網路

todo

  • 查:〈Beach Boys〉(California girls)、〈貝多芬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葛雷格爾德)



summary

content


「嗯…你喜歡燉牛肉嗎?」
「喜歡。」
「我做好了,可是如果我一個人吃要一星期才吃得完,你要不要過來吃?」
「不錯啊。」
「ok,一個鐘頭過來。如果遲到我就全部倒進垃圾箱噢,知道嗎?」
「可是…」
「我最討厭等人了,就這樣噢。」
她這樣說完,不等我開口就把電話掛了。
(*女孩子的心思)

「不是忽然喏。在你穿過井的時候已經流逝了大約十五億年的歲月了。就像你們的諺語中有一句話說:光陰似箭。你所穿過的井,是順著時光的歪斜度掘出來的。而我們則徘徊在時光之間,從宇宙創生到死為止,因此我們風是既沒有生也沒有死的。」
「我可以問一個問題嗎?」
「非常樂意。」
「你學到了什麼?」
(*哲學式的提問)

我偶而會說謊。
最後一次說謊是在去年。
我非常討厭說謊。說謊和沉默可以說是現代人類社會裡日漸蔓延的兩大罪惡。事實上,我們經常說謊,動不動就沉默不語。不過,如果我們一年到頭說個不倍,而且一定只說真話的話,或許真實的價值就要喪失殆盡了吧。
(*哲學式的論調)

「我懂了,什麼也不說了。」
我點點頭。
「有一件事我想問你,可以嗎?」
「請說啊。」
「人為什麼要死?」
(*哲學式的提問)


附錄 譯者的看法
村上春樹文字的四個特點
一、他的主角沒有名字,以第一人稱出現
二、他的對白常具抽像化、格言式的表現。例如,
「你二十歲的時候在做什麼?」
三、他喜歡以數字形容。(*如上述的十五億年)
四、常引用專有名詞 (*也就是莫名奇妙的資訊)

聽風的歌